教研融合凝智慧,落实“双减”促提升
发布时间:2023/3/20 15:52:20 作者:无 浏览量:2049次
教研融合凝智慧,落实“双减”促提升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第二次活动暨两校区一年级中心备课组第一次活动
春风拂来,桃李皆开。在这生机盎然,暖风醉人的美好时节,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第二次活动暨两校区一年级语文中心备课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2023年3月17日,一场以“聚焦‘双减’,落实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在至善路校区如期举行,夏翠莲校长和至善路校区的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来自湖东路校区的一年级语文老师们在教务处曹宇主任、郑楠副主任的带领下在线参与了本次教研。
课例的展示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最直观的体现。至善路校区的周翔威老师执教了一首儿童诗《夜色》。在激趣导入环节,周老师用一小段视频,带领孩子们走进熟悉的情境:夜色中的月华园。伴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美丽的夜景,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夜色”。
周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夜色在“我”眼中的样子。在教学课文时,周老师能够紧扣“识字”“写字”和“朗读”这一教学重点,带领孩子们读童诗、学生字。例如,在教学“胆、敢、窗、乱”时,周老师不仅借助字理、字源进行教学,还利用生动形象的直观图片,让孩子们看着图片,比对字形,观察汉字的演变,在有趣的小动画中,轻松地记住了这些有趣的中国汉字。
作为一名刚刚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周老师还能关注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运用。例如,在教学“勇”字时,周老师说:“有力气的人,一般都很‘勇敢’,‘勇敢’的人通常都很有‘勇气’,而有‘勇气’的人,我们称他为‘勇士’”。通过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在掌握了“勇”这个字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勇敢、勇气、勇士”这些词语的理解。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夜晚景色的美好,周老师出示图片,给出言语支架,鼓励学生进行仿说练习。
整节课上,我们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书生,看到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学习汉字,和文中的“我”一起经历了从胆小到变勇敢的过程。
在至善路校区语文教研组长张静静老师的主持下,两校区一年级中心备课组的老师们带着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与思考,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老师们就“‘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阅读识字教学应该如何开展?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双减’背景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阅读识字教学应该如何开展?
就这一问题,至善路校区段雨萌老师认为,“教学评一致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在阅读识字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可测。在周老师这节课的生字教学中,周老师紧扣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初步理解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初步感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二年级学生识记这一类汉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湖东路校区的林慧老师在充分肯定这节课的同时,结合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课例《小青蛙》,分享了自己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方面的方法和策略。林老师认为,“教学评一致性”能够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至善路校区的赵涵老师对两位教师的发言进行了补充。她认为,一年级的阅读识字教学非常重要,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周老师的课在精读随文识字环节中,就运用了联系生活识字、字理识字、图片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方法,为原本略显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这样的识字教学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写字的时候,把“色、爸”这样有相同部件的字放在一起对比教学,孩子们更能清晰地掌握书写差异,从而把字写好。在评价环节,也特别关注学生之间的互评,真正让学生站在了课堂的正中央。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当这个话题一出,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至善路校区的王哲涵和赵桉宁两位老师都颇有感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王哲涵老师认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识字和写字,在识字教学时,我们应该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应该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在教学写字时,我们应该加强写字指导,少讲多写、多练,保证写字的时间。
赵桉宁老师基于王哲涵老师的发言继续补充,她认为,想要指导好低年级孩子的朗读,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朗读水平,每节课课上,教师的亲自示范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读好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文本情感的把握。赵老师还指出,教师在教学时朗读时,应该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想象场景法、配乐朗诵法、角色扮演法等。
湖东路校区的杨海燕老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分享了自己对于低年级识字、写字、朗读教学的实践经验。杨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教得有意思,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教师只有教得有意义,学生才能在学后形成自我建构;教师要教得有味道,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味汉字的文化魅力。
“双减”背景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怎么教?
至善路校区的王晔老师和俞志慧老师都认为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做好“减”与“加”的教学。我们要给课堂教学瘦瘦身。以低段教学为例,识字要建立音形义的勾联,朗读要做到声情貌的融合,写字要做到趣的激发;而与识写、朗读无关的教学环节,则应舍去。我们要转变观念,变“师说”为“生练”。教师应聚焦文本内核,以精妙的语言带着学生以读促悟、高效学习,省下充足时间给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应该根据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发现探究汉字的价值与表现,做好自我、生活和语言文字运用的三重连接,面对教材与学情需要更加清晰的目标,精讲、精创、精练,让学生在学文识字中启智增慧。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至善路校区的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是一个年轻的集体,11位教师中有8位都是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如何让这些年轻的老师们尽快站稳讲台,快速成长起来,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坚信,团结出智慧,协作出成果。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在组长李娜老师的带领下,课标理论的学习愈加深刻,课堂教学的把控逐步成熟。借此机会,李娜老师做了题为《新·力量》的专题汇报,分享了至善路校区一年级备课组建设的成长历程。“先听后上”“先研后教”“备—听—评—改”的集体备课模式,让新教师们快速找到了课堂教学的范式,让一个个“新手小白”变成了课堂上游刃有余的组织者、引导者。
活动最后,湖东路校区教务处副主任郑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她对本次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鲜明,极具研究价值,不论从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沙龙研讨,都为今后低年级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江宁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郑楠副主任也提出了对年轻教师发展的建议与期待。
至善路校区教学管理部陆文主任对本次两校区中心备课组活动进行了总结。陆主任认为,本次教研活动充分展现了两校区一年级语文中心备课组各位老师思维火花的碰撞,是集体智慧的凝聚,让我们对“双减”“双新”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借研讨之机,突破教学瓶颈;用研讨之思,启发新的尝试。陆主任对备课组长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她希望每一位备课组长都能主动修炼统筹力,成为学科教学的“领跑人”;主动修炼表率力,成为年轻教师的“摆渡人”;主动修炼教研力,成为学科教研的“点灯人”。让我们一起聚力前行,推进“双减”政策在课堂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