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第二学期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至善路)美术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3/21 14:52:21 作者:张娇 浏览量:2712次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美术教研活动
一、活动通知
按照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定于3月21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美术教室2开展主题为“艺术·生活”的研讨活动。请全体美术教师调整好自身课务,提前围绕主题思考,并准时参加活动。同时也欢迎其他学科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
艺术·生活
三、活动安排
时间:3月21日上午9:40—10:20
地点:美术教室2
参加人员:全体美术教师
活动时间 | 活动内容 | 年级 | 上课教师 | 活动地点 | 负责人 |
9:20—9:35 | 签到 | ||||
9:40—10:20 | 《近大远小》 | 五年级 | 高雅洁 | 美术教室2 | 张娇 |
10:30—11:10 | 交流研讨 |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2023年3月20日
四、活动流程
1.签到表
2.上课照片:
3.听课记录:
4.课堂评价表:
研讨照片:
6.研讨总结
课程结束后,张特带领两校区美术组的老师们围绕本次教研课进行评课、议课,对课程的结构内容等进行分析与讲解。本次美术教研活动老师们都收获满满,通过对高雅洁老师课上的学习,以及张特指出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听课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思考,老师们对当下关于本课新课标、单元教学、五育融合、跨学科等热点教育理念有了新的体会和反思。
7.活动报道:
三月,草长莺飞,春意盎然;藻小联通,教学共研。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至善路校区和湖东路校区两个美术教研组于2023年3月21日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二次教研活动。
高雅洁老师与五年级的孩子一起探索近大远小的奥秘。课上高老师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道路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欣赏南京本地的近大远小的风景老门东、中山陵、城墙、夫子庙,观察教室和生活中近大远小的景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透视感结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近清晰远模糊等理论。在学生掌握了本课知识点后,高老师通过“找一找”知道绘画近大远小作品的方法,再通过小游戏完成平面的近大远小构图,最后高师布置课堂作业“根据记忆或想象完成一张近大远小的立体作品”,要求学生运用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低宽远窄的规律创作图画。
附:任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执教者:高雅洁
[分析教材]
物体反射的光线透过人的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变化,人们只是在视觉上产生偏差,却能“真实”地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观察自然界与生活中常见景物的远近变化、分析和讲解现象产生的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通过学习把有关透视的原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水彩笔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
教学难点: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
[教学教具]
PPT课件,教具制作材料,卡纸、剪刀、胶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有趣的美术课开始了,你们都准备好了么?
一、视频导入
春天到我们一起去春游,你从视频里看到了哪些风景?这些风景都有哪些发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有趣的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原理
为什么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像这样的近大远小的现象我们称为透视。透视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眼睛最神奇的功能,有了它才能这美丽宽阔的世界装进我们的眼睛里。
是因为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物体本身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
跟着老师在这段视频中找找规律吧。
2、规律
在这段优美充满韵味的江南水乡视频中你找到规律了吗?老师在视频中找到几出,看看你们是不是和我想到一起去了。
(1)仔细看这两艘江南水乡特有的乌篷船,你发现了什么?近处大远处的小
这第一个规律就是——近大远小
(2)这张照片中还有一处有变化?是什么变化?又在哪里?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是屋檐下的柱子,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第二个规律就是近高远低。
(3)再看看这样的河道,你发现了什么?
近处的河道宽,而远处的窄。这第三个规律就是近宽远窄。
(4)这幅图中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近处的屋檐上的瓦片和远处的,你发现了什么?
对了,同样的屋檐近处的能看清楚瓦片,甚至还可以数一数,而远处的却看不清楚。这第四个规律我们称为近实远虚。
刚刚我们通过图片欣赏总结出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这些都属于透视现象。
你们在生活中有看见过这样的画面么?
3、选一选
摄影师们运用透视现象拍了许多很美的照片,跟着他们的镜头去发现这些美。
你发现了什么美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空间美、立体感。
你会选择哪个画面更能表现出空间美,立体美?
4、欣赏
不仅是摄影,画家们也经常把透视规律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把这些美用画笔创造出来。
跟着他们的画笔去感受他们创造出来的美?
欣赏这幅中国画《大漠之舟》画家用了哪种透视方法,给你带来的怎样的感受?
骆驼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给我们一种骆驼队伍很遥远的感觉,形成了空间美,
梵高的油画《露天咖啡馆》也运用了透视规律让人们站在画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小游戏:
老师,想请同学运用刚刚学习的透视规律,摆一摆老师准备的小道具,变成一幅有近大远小规律的作品。
摆一摆:根据近大远小的规律请学生摆一摆
你们觉得他们作品怎么样?
6、分析
通过刚刚的小游戏,你有没有产生疑问?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有些画面的透视看上去很不顺眼?那么怎样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呢?
先跟老师来看一看透视分析图。
在美术术语中把通过这四条透视线进行无限延伸后汇集称的点在中称为消失点。
通过消失点的水平线称为视平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准确的画出透视变化。
三、示范
具体是怎么做?跟着老师一起试一试。
你学会了么?
一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说不定可以给你带来新的灵感。
四、布置作业
相信同学们的灵感已跃然于纸上了,拿起你的画笔,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完成一幅立体可以体现江南水乡美的作品。
1. 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制作立体的江南水乡美景;
(2)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
五、拓展
江南水乡的美景远近闻名,为了将它的美留在眼前,除了画聪明的人们还创造出了其他方式,
苏绣用针线留住江南水乡的色彩、立体贺卡让它的美传递出去、纸艺灯和立体便签把实用和江南水乡的景完美的融合起来。你有什么好注意?期待你们的分享。
《近大远小》教学反思:
1.在对透视主题的学习中,学生的实践体验尤为重要。透视现象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一视觉现象,更不会提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因此,视觉形象的直观呈现很重要,需要感性认知上自然的情感铺垫,并且巧妙不露痕迹地进行理性的转换。如果过多采用讲授法,不仅晦涩难懂且枯燥乏味。
2. 教师要吃透教材,站在编者的角度审视教材安排的图文内容,解读教材力图解密的学科语言,制定恰当的课程目标和课堂目标,最终呈现必须是学科性的视觉形象。
3. 作品的评价应侧重对“纵深感”的体现和用色的泼辣奔放,不要把透视规律的掌握目标过度拔高和理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