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一曲“我们”的歌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培训暨萌新家长学校活动
发布时间:2025/8/30 18:15:46 作者:戴莉娟 浏览量:82次
夏末的风揉碎了最后一缕暑气,将桂花的淡香悄悄揉进月华园的晨光里。蝉鸣的尾音渐轻,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雀跃的脚步声——一群怀揣憧憬的小月芽,正踮脚望向小学时光的新画卷。为了让这份期待落地成稳稳的欢喜,让孩子们在陌生的校园里早日找到归属感,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至善路校区与湖东路校区并肩携手,于8月30日同步启幕新生入学培训与家长课堂活动。这里有温柔的指引抚平初见的忐忑,有家校的默契织就共育的暖网,用最细腻的关怀,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系上第一颗明亮的纽扣。
新生入学培训:萌娃初探,扎根月华
8月30日的至善路校区,晨光为小月芽们的身影镀上金边。三堂精心设计的入学课,如阶梯般引领孩子们走进小学世界。
第一课:探秘·初识月华园
“探密月华”是入学第一课的主旋律,老师们化身“向导”,带着小月芽解锁月华园的每一处精彩。从刻着“以力学致学力”的校训墙,到象征办学理念的“伟大的想象”喷泉雕塑,孩子们围着雕塑好奇打量,老师轻声讲解“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飞扬儿童想象”的深意。一(2)班孩子指着喷泉水花提问,卢老师慢慢讲述着,笑声绕着雕塑回荡。连教室门口的班牌、课桌上的座位贴,都成了孩子们好奇打量的对象。每一步探索都伴着惊喜的轻叹,孩子们不再是校园的陌生人,而是慢慢把“月华园”三个字,悄悄放进了心里。这是他们与小学的第一次温柔对话。
第二课:携手·织就友谊网
第二课聚焦友情,让情谊在教室间流淌。一(6)班武老师细心地把姓名贴轻轻贴在小月芽的衣角。可爱的他自信地教老师念自己的名字。“击鼓传花““猜猜我是谁”……让陌生在互动中悄悄消融。
第三课:习礼·种下自律芽
“慧启新程”的习惯养成课是成长的“启蒙书”。老师用一句句简短有力的口诀教会小月芽规范坐姿、集中注意力。从课前准备到课间休息,从午餐秩序到放学路队,每一个习惯培养的细节里都浸透着老师们的耐心引导。小月芽们就这样悄悄长出了自律的嫩芽。
魔法校园,邂逅惊喜(湖东路校区)
湖东路校区的教室早已被老师们施了“魔法”。彩色气球像一群胖乎乎的小精灵,在天花板下轻轻摇晃;黑板上画着会笑的太阳和招手的云朵,旁边“欢迎新同学”几个字,像被撒了糖一样甜。最让孩子们眼睛发亮的是座位上的小惊喜:旺仔牛奶的“叮当”声里藏着“茁壮成长”的祝福,棒棒糖的糖衣裹着“每天开心”的期许,还有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正偷偷等着被翻开第一页呢!
“亲爱的同学,我们开始上课啦!”在老师温柔的召唤声里,一年级新生们正式解锁属于他们的小学初体验。在课堂轻松有趣的氛围里,他们慢慢熟悉了新环境,心中的陌生与不安渐渐消散。一年级小月芽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通过互动游戏和共同探索,彼此间建立起友好的联系,收获了最真挚的友谊。同时,老师们把课堂规矩变成了小暗号,”123——坐坐好“。瞧!小月芽们和老师配合得真默契。现在的他们不仅对校园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在心里悄悄种下了对未来的期待……
家长讲堂:家校携手,共筑沃土
夜幕降临,两校区的家长讲堂,正以温暖的姿态向家长们敞开大门。这不是一场单向的宣讲,而是一次教育智慧的双向奔赴,为家校共育的土壤播撒良种,用专业的养分催生出理解与信任的嫩芽。
专业引领,点亮方向(至善路校区)
全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南京市名校长王晓根为至善路校区的萌新家长们带来《孩子专注力的保护与培养全攻略》讲座。那些关于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实用策略,犹如照亮心灵的一盏聚光灯,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清晰而科学的方向。王主任建议家长,在温暖陪伴的基础上,为孩子营造有利于专注的环境,合理规划作息与任务,通过游戏与阅读等方式逐步延长专注时间,在日常生活与兴趣探索中培养孩子持续投入的能力。专家讲座的智慧余韵还在心头萦绕,班级家长会的暖光已在教室窗前静静流淌。各位班主任强调一年级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自己整理书包,保证充足睡眠,并温馨提醒“亲子阅读”是滋养语文素养和亲密关系的甜蜜时光,希望每晚都能共享一段书香。数学老师们则从“生活中的数学”入手,建议家长们通过数一数楼梯、分一分水果等方式,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实用与乐趣。
用爱编织成长的网(湖东路校区)
湖东路校区的体育馆灯火通明,一年级新生家长齐聚一堂,开启家校共育的第一课。
活动伊始,蒋科副校长对家长们关切的问题一一应答。分班机制、食堂管理、师生沟通……那些曾藏在家长心头的疑虑,在他真切的话语中渐渐消融。家长们对孩子在校的日常起居多了一份笃定与安心。
专家授课环节,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浦实验小学班主任夏光清带来《维护好一段家校关系》专题讲座。他以“教育是关系学”为核心,结合生动案例阐释家校沟通的智慧。“家长与老师的有效配合,不是‘互相监督’,而是‘彼此托举’。”他建议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成长底线”,用耐心陪伴代替过度包办,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台下的家长们听得格外专注,时而颔首认同,时而低头记录,那些关于“如何做合格家长”“怎样与老师并肩同行”的困惑,仿佛在他温润而有力的话语里找到了方向,不少人脸上露出了豁然开朗的神情。
讲座的余温尚未散去,家长们便带着满满的期待,循着教室门牌上的指引,走进了孩子们未来朝夕相伴的班级。暖黄的灯光下,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们早已准备好,笑意盈盈地等候着。这方小小的空间里,即将开启一场场关于成长的深度对话。老师们如同熟悉自家院落的主人,细细拆解着班级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从清晨入校后的晨读安排,到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指引;从午餐时就餐礼仪,到午后小憩的温馨提示;从作业的批改反馈流程,到班级微信群的信息发布规范……连“孩子忘带水杯时如何处理”这类细碎的问题,都被纳入讲解的版图,条理清晰又饱含温度。家长们也渐渐打开话匣,将心头的牵挂一一倾诉。当最后一位家长带着释然的笑容道别时,窗外的月光已悄悄爬上黑板,映着“家校共育”四个粉笔字,温润而明亮。
这场未设时限的对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家校之间的理解愈发深厚。就像拼图的两块终于找到契合的纹路。家长们带着更清晰的方向感离开,心里明白:孩子的成长之路,从此有了更紧密的同行者。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渐浓,南京市月华路小学的这一天,因“成长”与“陪伴”而意义非凡。正如校园里那棵枝繁叶茂的树木,孩子们的梦想在此扎根,家校的合力将化作雨露阳光,共同见证他们茁壮成长。愿“小月芽”们在校园的阳光雨露中,带着初入学堂的勇气与习惯,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守护下,慢慢舒展,静静绽放,终成一片繁茂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