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 文章
领略诗词繁花 博采诗意芳华|月华少年探寻古诗词中的深情厚谊

发布时间:2020/4/1 13:11:06 作者:张韵雯 浏览量:1410次

    2020年,以极为特殊的方式和我们照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热闹祥和的春节变得寂静冷清,将平静有序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人选择逆行,与生命进行赛跑;有人选择坚守,捍卫自己的家园。也是在这场战“疫”中,我们再一次看见了“最美逆行者”“最美助力者”“最美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吟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唱出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喊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微信图片_20200401131011

宅在家里进行居家学习活动的月华少年,正在用知识的铠甲武装自己。在陆老师的建议下,四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关于“古诗词中的深情厚谊”自主学习主题研究活动。他们查阅资料,收集素材,撰写文稿,制作PPT,录制微视频,他们在一次次和老师的对话交流中,在一次次修改和完善中,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成长了自己。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当这些美丽的文字与日本捐赠给我国的医疗物资一道出现的时候,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字字句句皆温暖,时时处处传真情,我们不得不赞叹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也想去探寻这些诗句背后的故事,去品味这些诗词中蕴藏着的深情厚谊。于是,一场古典诗词探究之旅在班级中拉开了序幕。

《古典诗词中的国之大爱》

1

四(1)班  周惜文

No.1

陆老师点评

周惜文同学从这句诗的出处入手,向同学们介绍了诗句背后的故事,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入手,带领同学们感受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同时,周惜文同学还关注到国内外此时疫情形势的变化,拓展了许多中国捐赠外国物资时,写下的那些温暖人心且饱含力量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温度。

《诗经里的异国友情》

2

四(1)班  吴冉冉

No.2

陆老师点评

  吴冉冉同学重点探究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这句诗。所谓“一诗一文皆故事”,她和同学们分享了这句诗的出处,详细地讲述了诗文背后的历史故事,抓住重点词语的意思和诗句复沓的写作手法,带领同学们去感悟诗歌传递出来的强烈情感。吴冉冉同学具有家国的情怀、国际的视野,她关注到目前国际的疫情形势,着眼于中国对外国的帮助,通过一个个小视频,让我们感受到无论是在物资上还是在医疗团队的援助上,中国都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古诗词中的深情厚谊》

3

四(1)班  潘乐妍  何诗韵

No.3

陆老师点评

  潘乐妍同学和何诗韵同学虽然研究的是同一句诗,有相似之处,但是两人的着眼点不同,研究的重点也不一样。潘乐妍同学的自主研究更加侧重于对“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诗的创作背景、诗句意思的学习和理解,对诗句背后情感表达的体会和感悟,对中日两国历史交往关系的了解和探索。抒发了自己对于全球和谐、世界美好的憧憬与向往。

何诗韵同学选择了走近诗人,从探究诗人重情重义的性情入手,开展了《走近王昌龄,见证肝胆情》的自主学习活动。她用一首首著名的诗歌证明了王昌龄的好友之多;分享了许多王昌龄写给朋友的赠别诗,表现了王昌龄的交友之广。此外,她还拓展了不少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让同学们在她的微课堂中,感受到中国的诗文之美,诗词之力量。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病毒无国界,疫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中国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也向世界伸出了援手。随着物资一起送去的,还有一行行简短而真挚的文字。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人心齐,泰山移”

在这些美丽的字句中,承载着的是中国的力量。疫情当前,我们也在用自己美丽的诗词文字,用深厚的中国文化,温暖全世界,给世界各国加油打气。在这场维护人类健康的斗争中,我们见证了跨越国界的互相理解、信任与支持,也坚信关爱终将战胜恐慌,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疫情!

微信图片_20200401131056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我们读出了自然之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体会到进取之心;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我们学会了珍惜时间。古语有云,诗言志。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华夏大地就是个诗词歌赋的国度。诗词这位老朋友,已经陪伴了我们数千年,欢乐时与我们对酒当歌,孤独时让我们举头望月,失意时给我们柳暗花明,闲暇时带我们共话桑麻。

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这一次,结合当下的疫情,同学们开展了古诗词的主题式自主学习活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传统文化的魅力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理解和支持,更唤醒了我们内心的感动和力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不论是在疫情之下,还是在人生任何时候,希望同学们都能追寻语言的力量,感受语言的美好,继续保有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研究古诗词的态度,让我们的谈吐更加文雅、气质更加非凡,面对挑战变得更加淡定从容,面对逆境充满乐观与希望。

站点统计:今日访问: 1718次 | 昨日访问: 2660次 | 本月访问:76356次 | 访问总数:5073869次 | 文章总数:2697条

联系电话:52779288  邮编:211100  邮箱:njsyhlxx@163.com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至善路6号

CopyRight © 2018-2020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