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 文章
一言一语关照学生 一词一句聚焦素养——江宁区小学语文“基于学的教学语言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在月华路小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0/12/21 9:39:18 作者:丁红生 浏览量:2131次

    腊月梅花倾吐幽香,潜心教研遇见成长。2020年12月11日上午,由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南京市月华路小学承办的“基于学的教学语言研究”专题教研活动在月华路小学分享厅和录播教室如期举行。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夏翠莲校长、丁红生副校长以及来自全区的58所小学近180名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

一、课堂教学  精彩纷呈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效果。活动中呈现的5节精彩课例,展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风采,更多的是在这些课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哲思。

3.jpg

    在南京市月华路小学黄巧燕老师执教的《父亲、树林和鸟》一课中,黄老师非常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教学时,她紧扣学生学习时容易忽略或者意识不到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无论是感受作者的父亲热爱树林和鸟的程度,还是感受形容词叠加运用的好处,黄老师都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在读中感悟,通过自由读、对比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读悟中,一路收获一路提高,不仅提高了理解的能力、朗读的水平,还提高了对生动词句的感受能力。

4.jpg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何雨林主任执教《海滨小城》一课时,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本课的课后习题展开教学,带领学生“漫步”海滨小城的庭院、公园和街道,让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细细体会海滨小城的独到之美。整节课教学思路特别清晰,教学设计呈现出了层递性,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到学生习得方法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在活动化的语言情境中,逐步落实语文要素,发展言语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5.jpg

  来自百家湖小学的周紫璇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五年级的课例《鸟的天堂》。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给读者带来的是美的享受,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感受这份美呢?周老师以朗读为策略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例如,在感受“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时候,周老师用自己淡淡的、美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全班同学的情感就在这动情的朗读声中,得到了升华。听课教师也被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语言深深地感染着,文章的“动静之美”“韵律之美”“和谐之美”也就悠然而出。

6.jpg

  江宁实验小学朱安琴老师执教的是一首写景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朱老师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朱老师优美动情的教学语言一次次地感染着学生和听课教师。例如,在带领学生想象晴天西湖的美景时,朱老师紧扣“水光潋滟”一词,让学生想象,感受水面的波光粼粼。朱老师对于这句诗的教学并没有止步于此,她继续带领学生想象景色的优美,于是,西湖边的柳树、西湖边开满的五颜六色的小花,“拂堤杨柳醉春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经典的诗句便成了学生口中最美的语言。

微信图片_20201228095446.jpg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丁红生副校长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更是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片岛屿像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像这样,这么多颜色的海水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这就是‘五光十色’。”“把你的‘哇’读出来。”丁校长风趣幽默的评价语,诗情画意的过渡语,还有敏锐的语言捕捉能力,都让与会教师叹服。相信,同学们的言语表达也会在这样的语言文字的熏陶中得到提升与发展;学生的对比、分析、联想的高阶思维品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专题讲座  凝聚智慧

    五节精彩的课例展示后,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课程开发部陆文主任做了题为《浅谈“基于学的教学语言”之设计》的专题讲座。

    陆文主任从平时听课的感受出发,借用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语录,带领老师们一起去探寻好课背后的“秘密”,去发现精彩课例背后的“神奇的魔力”。

    她分享了自己通过学习所理解的教师的教学语言。她认为,只有当教师的思维贴近儿童的思维,用儿童能听懂的语言来跟学生交流时,学生才能很好地进入文本,进入情境,学生的识字与写字的能力、阅读与理解能力、习作与表达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陆主任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设计应该基于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关照儿童言语表达的发展、指向儿童思维品质的提升。

    她结合课例,详实且细致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她指出,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需要修炼的,是需要大家在每一节课前认真准备,在每一节课中精准运用,在每一节课后及时整理与反思的,是一个长期不断磨练的过程。相信,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在江宁区全体小语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能够得到提升,我们在“基于学的教学语言研究”之路上一定能行稳致远。

1.jpg

三、交流分享  且行且思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让教研真实发生,让上课教师、听课教师都能得到切实的成长,在周老师的主持中,邀请到两位执教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思考与上课反思。

1.jpg

    江宁实验小学的朱安琴老师以朗读和积累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交流了自己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她指出,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课堂上,朱老师以“读”为主,希望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抓住关键词理解,掌握表达技巧。

2.jpg

   月华路小学丁红生副校长围绕本次“基于学的教学语言研究”专题研讨活动,结合自己对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的思考与设计,实践与反思,阐释了他理解中的“基于学的教学语言研究”。他在教学时紧扣“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条语文要素,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的时候,始终围绕本文的关键句对语言文字进行品析赏读。丁校长指出,为教之道在于导,为学之道在于悟,他认为,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语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jpg

四、总结点评  提升内涵

    活动的最后,周老师首先对五位执教老师的辛苦付出表示了感谢,肯定了五位教师所呈现的精彩课例。课堂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五位老师都在教学中落实了语文要素,体现了人文主题,每一位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带着孩子走进教材文本,品味语言文字,以读为载体,让优美的文字浸润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受到感染和熏陶。

    都说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过遗憾之外却总能给下一次的课堂以“醍醐灌顶”之术。在听课的过程中,周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她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的内容很多——听说读写,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将重要的时间分配给读和写。教师可以通过以识促读、以问促读、以评促读、以问引读、以读代讲、读中见悟,这几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到位了,意思也就自然明白了。周老师还特别指出,“基于学的教学语言研究”其实考验的是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精准解读能力,我们必须要对文本进行透彻地理解与把握,研读课标、研究儿童、基于学情、落实语文要素,把一堂课真正做到融合高效。

    每一次的磨练都是为了下一节课而进修,一言一语关照学生,一词一句聚焦素养。本次“基于学的教学语言研究”专题研讨活动为江宁小语人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加强了江宁区小语骨干教师的相互交流,充分展现了江宁小语团队的智慧与力量,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孜孜追求。相信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老师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基于学的教学语言”,能够学习用优质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钻研教材,聚焦教学语言,让语文要素真实落地,让核心素养切实提升!语文教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站点统计:今日访问: 9031次 | 昨日访问: 2059次 | 本月访问:21605次 | 访问总数:5097643次 | 文章总数:2697条

联系电话:52779288  邮编:211100  邮箱:njsyhlxx@163.com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至善路6号

CopyRight © 2018-2020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