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语文教研组)南京市月华路小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活动(五)
发布时间:2020/12/2 22:27:45 作者:陆文 浏览量:1665次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活动(五)
一、活动通知
按照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定于12月1日(周二)上午第三节课开展主题为“一年级阅读教学中的策略”的教研活动,第四节课在录播教室集中研讨。请全体语文教师调整好自身课务,提前围绕主题思考,并准时参加活动。也欢迎其他学科教师,参与本次语文组教研活动。
二、活动主题
一年级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三、活动安排
时间:12月1日10:15 - 11:00
地点: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录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授课安排:
活动时间 | 活动内容 | 年级 | 上课教师 | 活动地点 | 负责人 |
10:05—10:15 | 签到 | ||||
10:15—11:00 | 《比尾巴》 | 一年级 | 陈惠惠 | 录播教室 | 陆文 |
11:00—11:10 | 休息 | ||||
11:10—11:30 | 交流研讨 | ||||
11:30—11:50 | 专题讲座《一年级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 许正萍 |
四、活动流程
1.活动签到
课堂教学
陈老师首先用动物图片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他们今天要比赛了,比什么呢?引出课题——比尾巴,并指导“比”“尾”“巴”这三个字的读音。导入环节不宜过长,但需要循序渐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导入可以在课堂上一开始的时候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课堂上,陈老师随文学习了“兔”、“伞”,将这两个字的演变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认识了生字后再将它们放在词语中,词语放到句子中,句子放到小节中,小节放到全文中。从整体开始,再到整体结束,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感受到课文内容乐趣的同时也把生字学会了,生动有趣。
本节课的最后,陈老师指导学生写字,教学扎实,交给学生识字方法。抓住识字规律,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陈惠惠老师上课、 教师听课照片
听课笔记
课堂评价表
3.课后研讨、专题讲座
最后,语文教研组还对本节课进行了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提高水平。许正萍老师结合近期走进低年段教师的课堂,听取新教师上课的一些情况,做了专题讲座——《一年级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为青年教师指明低年级教学的方向,提出教学的重点,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研讨记录
4.活动报道
12月初,外面已经进入寒冬凛冽的季节,而月华园内还在进行一场如火如荼的讨论。1号当天上午,由全体语文组教师参加的关于低年段学生的教学研讨会在陈惠惠老师的精彩课例中展开,随后,满三届学科带头人许正萍老师做了专题讲座。
在研讨开始之前许正萍老师已经深入到各位一二三年级的新教师中,听了每位教师的语文课,做了相应的听课记录。她认为,目前学校新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忽略低年段的教学重点
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识字、写字、朗读,这也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而有的
教师在教学程中却忽略了这点。课堂写字不扎实,朗读也比较欠缺。
二、不了解教学流程
很多新老师的教学流程比较混乱,先难后易、课堂上说写读练的时间太少、
教师的榜样示范欠缺。
三、不明晰写字教学如何关注音形义
这里许老师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这些词语时,只关注到这些车的作用却忽略了词语中的字音、字形。
四、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这里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基于儿童、基于学情、基于课标。许老师发现,一年级的PPT制作存在很大的问题。PPT中存在大量的文字,这些字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而且也没有拼音,这样的幻灯片展示出来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并且部分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严重超纲,一名教师在讲解“盛”的多音时“盛开”、“盛饭”,分别让学生讲解“盛”字在这两个词语中的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以上是许老师在深入到各个新老师的班级后集中提出来的问题,但许老师表示,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经验不足所造成的,随着新教师的听课、备课次数的增加,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面对问题的产生,许老师也给新老师提了以下几个接解决问题的策略:
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据,即指导思想。具体的体现是课程标准。低学段的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且课文朗读一直贯穿。所以课标上的目标要求、指导思想等我们教师一定要执行。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情,一年级的学生目前平均年龄才六周岁。学生的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的,形象思维占主导,有意注意时间大概10-15分钟。如此诸多的学情信息,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注意到,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最后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童真童趣。在这里,许老师着重向大家建议了生字卡片的使用。生字卡片不仅仅是教学的道具,当教师举着生字卡片走到学生身边时一切对学生好像都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学生有了兴趣以后,还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呢?
讨论的末尾,经验丰富的许老师理论结合实践,借助陈惠惠老师的公开课进一步向新教师们解释具体的教学流程:
“老师们,从陈老师刚才的课中我们发现第一步即是——导入。导入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需要循序渐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导入可以在课堂上一开始的时候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导入之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学习生字,低年段的孩子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所以这里教师需重点讲一讲。生字新词教师一定要范读,为什么需要范读呢?因为小朋友不会读。小朋友是要来模仿老师的,老师模仿谁?老师模仿名师,一个模仿一个,传道受业。范读之后,学生对于不仅会读词语了,而且对课文也有了初步感知。
教师范读完毕之后,面对整篇课文,首先要做的是标自然段,自然段如何标呢?出示整篇课文,每个自然段前标注数字,整体感知整篇课文的内容。不能让他们自己在下面标,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是形象思维占主导,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点困难的。
导入、范读、标自然段之后我们才来学习课文。如何学习?随文学习,例如陈老师今天随文学习了“兔”、“伞”,将这两个字的演变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认识了生字后再将它们放在词语中,词语放到句子中,句子放到小节中,小节放到全文中。从整体开始,再到整体结束,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感受到课文内容乐趣的同时也把生字学会了,生动有趣。”
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不一会儿下课铃声便响了,此次的教研活动新教师们受益匪浅,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期待月华路小学下一次的研讨活动。
附:任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掌握一个新偏旁。
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4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笔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1-2小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动物图片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6只小动物,你们瞧,谁来读读他们的名字?你来读,请你读,生读动物名字,他们今天要比赛了,比什么呢?——比尾巴。(贴)
2、识字比尾巴,“比”“尾”第三声 请你来拼读,“比”的第三声读得准确,“尾”的读音饱满,(比较巴和比尾巴的读音)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两个“巴”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呢?你真爱观察,像这样“巴”字读轻声的词语还有呢,找生读 嘴巴、下巴,轻声读得轻而短,真好听。
总结:我们发现“巴”在词语中都读轻声,作为单个生字时读第一声——齐读课题:6、比尾巴
过渡语:他们比赛的项目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下面听老师读课文,双手捧书,稍外斜。(干脆利落)耳朵听声声入耳,眼睛看字字入目。(师范读)
2、模仿老师读书的样子,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下面按照自己读书的节奏开始朗读吧。(评价语:有的同学用自己的姿势告诉老师,他已经读完了。)
3、展示课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呢?(小节依次出来:动画)
4、圈出比尾巴小动物的名称--参加比赛的小动物的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它们都来比尾巴了(连接语)
过渡语:比赛正式开始啦,谁来读
三、精读课文
展示第一节:
1、生读第一节,(评价语:声音响亮,读得真不错。/他读得声音响亮,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字的读音要想读好它,还有一定的难度呢,出示词卡:谁)这里面有很多生字宝宝呢,认识了他们,你们会读得更好。---谁(卡片:谁 请你来拼读,)(评价语: 翘舌音读得真标准)去掉拼音,你来读,大家一起读。谁的尾巴 ——谁来读,出示( 卡片:长 借助拼音,你来拼读,去掉拼音请你来 )(评价语:你真了不起,它的翘舌音和后鼻音都读准了呢)长的反义词是——出示(卡片:短 拼读 去掉拼音读 )(评价语:前鼻音读得真好听)
2、我们把这三个字宝宝送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好它吗?
(找生1读)评价:这位同学读得多好呀,声音又响又脆。(找生2读 评价:你呀,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语气呢
3、认识问号。这就需要一个神奇符号的帮忙呢,知道它是谁吗?这个长得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读得时候声音要往上扬。)
4、谁能把小问号读好呢,再读这两句------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评价语:读得真好听,读出了疑问的感觉。)
5、齐读。出示前两句。
6、谁的尾巴好像——出示“一把伞”词卡 拼读 去掉拼音读(评价:“伞”的平舌音和前鼻音读得准确,)图文对照,学习“伞“的字形。伞,这个字可有意思啦,形状像一把雨伞,你们瞧,撇捺就像是伞的伞面,这两点和一横啊就是伞的伞骨,最后这一长长的竖就是伞柄,小朋友们,中国汉字多么有趣呀。我们把伞放到词语中,一起读:一把伞。拓展:我们会说“一把伞”,你还会说一把(),生自由说。一把( 伞 ) 一把(刀) 一把 (枪) 一把(剑) 一把(尺子) 一把(椅子)评价:小朋友们的词汇量可真大呀。
7、比较“把”和“巴”:你们仔细看,“把”和“巴”有什么不同呢?出示提手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新偏旁,书空,写提手旁,注意提手旁在田字格左边,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汉字讲究避让,巴字放在右边时要窄一些。
8、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把他们全都放在句子里了,谁来挑战,请你来读这一小节。评价:字音准确
9、老师给你们划上停顿线,你们会读得更好(找一生读得特别好,)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齐读。你们读出了疑问的语气,真不错。
过渡语:公布比赛结果的时刻到啦,你们期待吗?
展示第二节:
1、师问:下面老师来宣布比赛结果啦,谁的尾巴长——出示(猴子的尾巴长:你和他打打招呼,指名读 猴子 读得又轻又短,真好听。)出示猴子图片
2、谁的尾巴短?——出示(兔子的尾巴短 指名读 兔子 轻声读得又可爱,)出示兔子图片。
小结:猴子 兔子 这两个词语的子都读轻声。
出示“兔”的甲骨文、金文演变过程,字形和字义,在“兔”字中找出兔子的各个部位。“兔”这个字可神奇啦,你们看,这是一只在奔跑的兔子,这儿是兔子的头,这儿是兔子的身子,这儿像兔子的两条腿,那最后一点像兔子的哪里呢?(兔子的短尾巴)我们再一起把前两项的比赛结果都出来吧。齐读。
3、那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出示: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出示松鼠尾巴的图片
(1)解释松鼠尾巴的作用和降落伞的作用:松鼠的尾巴又大又蓬松,从树上跳下来的时候可以慢慢降落,避免受伤,就好像一把降落伞。
(2)拓展:用“好像”说话,展示松鼠尾巴盖在身上的图片,松鼠的尾巴不仅有降落伞的作用,让它不摔伤,还有其他的作用呢,看着图片,想一想。还有什作用呢?预设:保暖。没错,松鼠的尾巴确实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那你能把句子补充完整吗?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条被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块毯子)(指导说一句完整的话)松鼠的尾巴的作用可真大啊!我们一起夸夸它吧。读好三句话。
(3)(出示p25:下面男生和女生来共同宣布比赛的项目和结果,男生读比赛的项目,女生读比赛的结果。这一次,我们加上了停顿线,女生读比赛的项目,男生读比赛的结果,要注意停顿。)
(4)小朋友们我们按照第一场比赛的过程再来读一读?(展示1、2两节)评价:你们读得入情入境,真不错,你们能闭着眼睛把它读出来吗?你们太棒啦,闭着眼睛都能读出来呢,老师给你们一个大大的赞。
四、生字词巩固
1、孩子们,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可调皮了,他们把这些生字宝宝藏起啦?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两组:一组生字,一组生词)(评价:小朋友们读得真好,如果写得好就更棒了)
2、读长,展示长:短撇像竹叶,位置右上方,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竖提竖中线偏左,捺画要舒展。(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读比,出示“比”的甲骨文字,讲意思。这两个人左边一个小一点儿,右边一个大一点儿。展示笔顺:左窄右要宽,一笔横画短短在中线,二笔竖提。右边竖弯钩起笔略高于竖提的起笔,竖弯钩要圆润,像尾巴一样甩出去。
4、写巴,竖弯钩写得圆润,像尾巴一样甩出去。
5、写把,左窄右宽,巴字变窄,竖弯钩从竖中线起笔向右伸展。
6、把和巴比较:写把的时候,巴和提手旁在一起时要懂得避让,变得窄一些。
7、评价书写:作业展示,红笔批改。(加星,提醒坐姿)
【板书设计】
比尾巴
谁
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一把伞
【部分课件】
【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第三、第四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重点为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两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和竖提一个笔画。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采取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在“长”“短”这一组反义词的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加深记忆。本课的4个生字中,“比”中的竖提和竖弯钩容易混淆,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加深记忆。学生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写字习惯得到培养。
2.朗读指导。本课整体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语游戏。因此,安排不同形式的对读、自由读、范读中体会句末语气要上扬。如,“谁的尾巴长”,学生反复练读。在读较长的问句“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谁的尾巴”后面稍作停顿,快速换口气,再接着往下读。学生练读后,再读另一个较长的问句。
3.背诵有法。本课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不能死记硬背。回忆课文插图。想一想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提炼句式,教师和学生交换角色,学生问,教师答,让学生熟悉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和句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学到了背诵方法,积累语言表达。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识字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联系生活实际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加深记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应用,学生观察动态视频,形象直观地了解生字,夯实了基础。识字形式多样化,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有过多讲解,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说出“松鼠的尾巴”与“一把伞”什么地方像。讲解过多,使学生知识掌握模糊,顾此失彼。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阅松鼠的图片,学生准备一把雨伞,课上老师把松鼠图片和雨伞图片放到一起学生观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课堂效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