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音乐教研组)南京市月华路小学音乐组教研活动(四)
发布时间:2020/11/30 22:34:22 作者:陆文 浏览量:1549次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音乐组教研活动(四)
一、活动通知
按照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定于11月26日(星期四)上午第2节课,在音乐教室1开展主题“奥尔夫音乐即兴教学对儿童想象力研究”的教学活动。请全体音乐教师调整好自身课务,提前围绕主题思考,并准时参加活动。同时也欢迎其他学科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
三、奥尔夫音乐即兴教学对儿童想象力研究
四、活动安排
执教者:吕兆蓓
执教内容:苏少版一年级上册《小蚂蚁搬米粒》
研讨安排:11月26日下午13:30—14:30
参会人员:全体音乐教师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2020年11月24日
五、活动流程
上课照片
研讨照片
《小蚂蚁搬米粒》教学设计
[分析教材]
《小蚂蚁搬米粒》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歌曲。一粒米,由一只蚂蚁搬不起,到一群蚂蚁搬进洞里,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玩中学是最快乐的,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歌曲的内容,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被深深吸引,投入到歌曲学习中去。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小蚂蚁搬米粒》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学生学习到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
2.通过聆听、演唱、情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情境性的音乐活动中,怀着好奇之心关注故事情节与歌曲结构,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3.学生通过学习歌曲,能用自然地声音,快乐地、有想象地诵读和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玩“传递”的游戏,把节奏练习:①XX X XX X ②XX XX XX X学会,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数板。
难点:歌曲中“嗨哟”处的八度跳进的音程,学生不容易唱准。
[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小蚂蚁头饰,双响筒,响板,碰铃。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扮演了一个小动物。同学们来猜猜看(出示谜语,加上响板)
生:小蚂蚁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听看,主人公小蚂蚁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播放音乐)
生:小蚂蚁搬米粒。
师:遇到这个大米粒,小蚂蚁使了使劲“嘿呦嘿呦嘿呦”,却怎么也搬不动,拿你们能模仿他的声音,给他加加油吗?
生模仿,加入加油的动作。
师:加入音高试试看(注意八度的跳跃,用柯尔文手势提示)
师: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小蚂蚁有没有搬起米粒呢?
(出示图片,小蚂蚁搬不了米粒,请求小朋友帮忙传递信号)
师:那你们知道蚂蚁世界师怎么传递信号的吗?
(观看视频)
生:触须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基本信号XX X,有同学来试试传递给我吗?
师:这两个信号可以组成很多条有用的信息,你可以试试传递给老师吗?全班模仿用手拍出节奏。)
一:XX X XX X
二:XX XX XX X
三:XX X XX X︱XX XX XX X ‖
(全班一起听,并拍打出来。这条练习由老师,直接通过拍手的方式传递给同学,注意示范的时候速度先放慢,然后循序渐进的变快。)
师:同学们真厉害,信息传达真准确。领头蚂蚁说话了,它问我们能不能用音乐语言也来传递一次信息呢?
生:可以!
(出示ppt,试着用响板来打节拍,唱出音乐节奏。)
师:加上歌词,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求助信号啦!
(先把信号传递给一组小朋友,让他们一次传递给其他组小朋友)
师:在传递的过程中,最后一小节信号有点弱,我来看看,原来是两个生字挡住了大家(认识“扛”和“推”)
师:我们刚刚练习的这种节奏加上歌词,按节奏把它念出来,这种形式称为数板。
师:有了同学们的帮助,找到了很多的小蚂蚁来帮忙,听听看他们有没有把大米粒搬起来。
生:成功了!
师:团结的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老师觉得这句旋律非常熟悉,让给我们来看看一只小蚂蚁搬米粒时的旋律。找找看有什么不同?
生:最后一小节
(对比演唱)
师生合作,生唱一三两句,师念数板。
互换角色演唱。
师:我们唱了这么久,小蚂蚁也搬了很久的米粒,他们累的发出来嘿呦的声音,听听看,一只小蚂蚁和一群小蚂蚁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只小蚂蚁的声音听上去很辛苦,一群小蚂蚁的声音听上去很轻松。
师:你的小耳朵太灵敏了!
1、 分组合作:一半唱歌,一半“嘿哟”律动。
2、 集体表演唱。
师:从小蚂蚁的故事里,你学到了什么?
生:要合作,团结的力量大!
引申拓展
师:除了小蚂蚁,其他动物也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观看视频)
总结下课:
师:小蚂蚁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小动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小蚂蚁学习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精神。(听着音乐,走出教室。)
《小蚂蚁搬米粒》课堂实录
师:今天老师扮演了一个小动物。同学们来猜猜看(出示谜语,加上响板)
生:是小蚂蚁!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听看,主人公小蚂蚁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播放音乐)
生:小蚂蚁在搬米粒。可是他搬不动。
师:遇到这个大米粒,小蚂蚁使了使劲“嘿呦嘿呦嘿呦”,却怎么也搬不动,拿你们能模仿他的声音,给他加加油吗?
生:嘿呦嘿呦嘿呦!
师:加入音高试试看(注意八度的跳跃,用柯尔文手势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模仿小蚂蚁的声音,积累感性经验,感受八度跳跃的音高变化,为进一步的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师: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小蚂蚁有没有搬起米粒呢?
师:(出示图片,以小蚂蚁的口吻)米粒实在是太大了,我怎么也搬不起来,小朋友你们可以帮我喊其他的小伙伴来帮忙吗?
生:好!
师: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世界师怎么传递信号的吗?
(观看视频)
生:触须!
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好!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蚂蚁世界的两个基本信号 X X X,有同学来试试传递给我吗?
生1:titi
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试试!第二条呢?找一个小朋友帮我传递给大家!
生2: ta
师:非常棒,一起来试一试!这两个信号可以组成很多条有用的信息,你可以试试传递给老师吗?全班模仿用手拍出节奏。)
一:XX X XX X
二:XX XX XX X
三:XX X XX X︱XX XX XX X ‖
【设计意图:全班一起听,并拍打出来。这条练习由老师,直接通过拍手的方式传递给同学,注意示范的时候速度先放慢,然后循序渐进的变快。通过游戏传递的方式,合作学习解决音乐中数板的节奏型,让孩子能在帮助小蚂蚁发送信号的游戏中潜移默化解决课堂重难点】
师:同学们真厉害,信息传达真准确。领头蚂蚁说话了,它问我们能不能用音乐语言也来传递一次信息呢?
生:可以!
(出示ppt,试着用响板来打节拍,唱出音乐节奏。)
师:加上歌词,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求助信号啦!
(先把信号传递给一组小朋友,让他们一次传递给其他组小朋友)
师:在传递的过程中,最后一小节信号有点弱,我来看看,原来是两个生字挡住了大家(认识“扛”和“推”)
师:我们刚刚练习的这种节奏加上歌词,按节奏把它念出来,这种形式称为数板。
师:有了同学们的帮助,找到了很多的小蚂蚁来帮忙,听听看他们有没有把大米粒搬起来。
生:成功了!
师:团结的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小朋友运用集体传递的方式发射求助信号帮助了小蚂蚁,通过自己的力量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团结互助力量大,从而更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师:老师觉得这句旋律非常熟悉,让给我们来看看一只小蚂蚁搬米粒时的旋律。找找看有什么不同?
生1:最后一小节
生2:前三小节都一样!
(对比演唱)
师:相信小朋友对小蚂蚁搬米粒的故事已经牢牢记在心里了,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来合作,请你们来唱唱数板部分,老师来唱有旋律的部分。
互换角色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演唱加深小朋对于音乐的熟悉度+】
师:我们唱了这么久,小蚂蚁也搬了很久的米粒,他们累的发出来嘿呦的声音,听听看,一只小蚂蚁和一群小蚂蚁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生1:一只小蚂蚁的声音听上去很辛苦。
生2:一群小蚂蚁的声音听上去很轻松。
师:你的小耳朵太灵敏了!
师:那请同学们来试试看,老师来唱歌词,请你们加上小蚂蚁的嘿呦声!
生唱
师:同学们太棒了!那小蚂蚁要把米粒搬去哪里呢?
(观看视频)
生:搬去蚂蚁洞洞里
生2:搬给蚁后,汇报工作!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我们今天来到了蚂蚁王国,小朋友你们可以把今天的故事说给蚁后听一听吗?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完整演绎歌曲】
师:小朋友,从小蚂蚁的故事里,你学到了什么?
生1:要合作,团结的力量大!
生2:要互相帮助!
引申拓展
师:除了小蚂蚁,其他动物也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看看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吧!
(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其不同的艺术形式渗透到音乐中去,通过观看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总结下课:
师:小蚂蚁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小动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小蚂蚁学习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团结的歌曲,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故事吧!(听着音乐,走出教室。)
小蚂蚁搬米粒课堂反思
《小蚂蚁搬米粒》是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七单元《畅游森林》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旋律诙谐生动,歌词寓意深长。
歌词为:“一只小蚂蚁,要搬一粒米,嘿哟嘿哟嘿哟~,搬呀搬不起。小蚂蚁,搬米粒,你帮我,我帮你,你扛我推齐用力。一群小蚂蚁,要搬一粒米,嘿哟嘿哟嘿哟,搬进洞洞里。”
歌词通俗易懂,表述清晰,孩子们一下子就能理解,旋律为首尾相同,中间一句为难点数板。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要有好的班级氛围需要每一个学生的齐心协力。透过歌曲的学唱,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意义也是重点之一。
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先攻难点,再抓重点。
1.难点数板教学设计
这里选择了一个小游戏“传递信息”,通过将数板节奏学会;再次聆听音乐中数板歌词,自主学唱这部分.
2.歌曲学唱教学设计
这里采用传统学唱方法,听唱,模唱,跟唱将歌曲学会。
3.歌曲律动教学设计
这里有两种节奏:一只蚂蚁力量小,动作慢,所以嘿哟声为长音“嘿—哟—”
一群蚂蚁力量大,动作快,所以嘿哟声为短音“嘿哟嘿哟”。
课后评课给我的指导点评对我有很大的启发。首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时间把控不到位,每个环节的时间控制不准确,导致前快后慢,教学重点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其次整个实际教学下来,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不错,但是糅合起来略显拖沓,环节形式是服务于教学,而教学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在设计教学环节中需要“去糟粕,取精华”。另外,创新是要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要多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初级引导工作要做扎实,从易到难。再次,歌曲学唱的形式较为单一,可以设计更多的演唱形式到歌曲学唱中去,比如:分组唱,分角色唱,分男女生唱,表演唱等,要更充分地挖掘出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合作协调性。最后,在情感深化中,多注意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表达,“润物细无声”。还值得提的一点,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是一门艺术,不要做无用的表扬,如何通过教师评价能让学生更深入去思考和回答问题,这才是好的有用的评价。
附评课记录:
《小蚂蚁搬米粒》评课记录
张彩霞:《小蚂蚁搬米粒》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歌曲,吕老师以小蚂蚁传递信息游戏作为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了歌曲数板的节奏,在教学过程中,吕老师设计了蚂蚁搬米粒的韵律活动,有效迎合孩子的兴趣,同时为二声部的表演唱打好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有序地加入了声势为歌曲伴奏。整堂课,吕老师能层层递进,逐步解决难点,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张虞函:吕老师这节课很注重情境的导入,首先从老师的服装道具上就给孩子们眼前一亮,可爱的蚂蚁触角带在吕老师的头上可爱极了。她用小蚂蚁求助的情境导入学习,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但是学唱部分略显仓促,有些孩子唱的还不够准确扎实,应该在练习时就用最后演唱时的速度来练习。最后,时间把握上还需要再精确一些。
李聚萍: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非常富有生活的气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乐于被他们接受的,当中的基本节奏型可以让孩子自由的创编,进一步感受音乐节带来的轻快情绪。
魏雯雯:吕老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以及对歌曲节奏、旋律的感知能力。整个教学设计新颖别致,难点乐句的处理、律动辅助教学的方式都能够在有趣又美妙的音乐情境中展开,轻松巧妙地突破了知识重难点,带给孩子们美的感受。
陆文婷:吕兆蓓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的进行学习。在上课开始前,教师带着学生律动进教室,充分体现音乐特色,学生们情绪被调动了起来。本节课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值得我去认真学习,在今后的教学重适当运用到课堂中。
陈晨:吕老师上的《小蚂蚁搬米粒》一课,让我们组里教师感触颇多。教师语调、语音优美,师态落落大方,教态亲切自然。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的进行学习。课堂上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驾驭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在上课开始的师生间像开火车一样互动,充分地体现出了音乐的特色,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在课程的开始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