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的综合育人新样态
发布时间:2021/11/30 14:11:07 作者:张轩慈 浏览量:1630次
儿童立场的综合育人新样态——南京市小学举办推广重庆巴蜀小学成果市级研训活动
疏林红叶,水净寒波 。
月华之秋,
一片叶子就是一朵花。
霜落丹枫,斜云秋影。
月华之秋,
是一抹金黄,跳跃的灵动,
是一份遇见,珍藏的云端感受。
是一份教育,邂逅的彼此牵手。
2021年11月26日上午,“儿童立场的综合育人新样态——南京市小学推广重庆巴蜀小学成果市级研训活动”在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举行。参加研训活动的有巴蜀小学校李永强副校长、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杨健老师、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蒋崇勇副科长、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戴厚祥副主任、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夏翠莲校长、丁红生副校长以及43家成果推广学校的校级领导和老师们。会议由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学生活动部张琪主任主持。
01
乐园·想象场域
会议之初,与会嘉宾随月华路小学的小导游们参观校园。老师们在“青苹果的秘密”想象空间参观了学校的“金点子课程”,欣赏了同学们的发明创造,同学们自信满满地分享着自己的奇思妙想。
他们在小桔灯艺术空间和同学们一起感受《DIY 乐器 SHOW》的实践快乐;在文学想象空间的红房子剧场里,观看了一场由三(7)班的同学们带来的指尖上的表演——皮影戏。
参会老师们来到太阳历广场,听同学们讲述“太阳的秘密”,感受科学的奇妙。广场上的9根立柱显示的是太阳在立夏、春分、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的升降方向,地面上的圭表显示着24节气的具体位置。依据这一套仪器,学校编写了以“太阳的秘密”为主题的场景课程。
在月亮湾图书馆,老师们了解了“月尚图书馆·悦享新生活”的图书馆系列课程,同学们正在分享《中外神话故事》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中外文化背景差异的分析、不同作者生活经历的了解中,感受到了中外神话故事的异同。
在“爱上发明”教室,同学们通过探问、生长、想象、思考、实践、创造等一系列路径,学习发明创新的方法,激发大胆想象的勇气以及创新改造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STEAM动漫课程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动漫服饰,运用到语文、历史、美术、数学、劳技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动手又动脑,好玩又有趣。
“小小神算子”在珠心算的神奇应答中感受传承的魅力。
02
课堂·升腾思维
第二个环节由月华路小学丁红生副校长执教课例《我的奇思妙想》。丁校长通过学校“伟大的想象”引入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让学生回顾奇思妙想的作品,通过“神奇的书包”,引起学生思考外形的奇特和功能的奇妙。下水文《会飞的房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丁校长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支架——外形和功能要一一对应。最后,丁校长再让学生进行自主习作。通过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写,在激发中升腾,在升腾中想象,整个教学流程一气呵成,充满神奇的想象色彩。
03
课程·创新生长
在推广巴蜀教学成果的过程中,南京教育人凝聚成一个研究共同体,以“立足本土,创新实践”为重要理念,三所学校带来了自己的改革经验和成果分享。
江宁实验小学周亚亚老师以《引领教师建构“自己的”课程——课程综合化育人的个性化尝试》为题,介绍了学校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旨在引领教师建构自己的课程,从必修,选修,特修三大纬度,重新审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通过内外兼修,为孩子的生命成长赋能,从而达到培养“人”的教育。
南京市迈皋桥中心小学的刘晓红副校长带来他们学校两年多来的所作所思——《“双减”背景下小学跨学科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通过制定目标,科学组织、学科互联、提炼主题、跨越任务、创设需要、展示成果、拓展延伸的路径,依托化、联、跨、展这四种方式,坚守“教育是做的哲学”,实现“双减”教育的目标。
推广成果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而是结合本土化教育,寻找新的创生点。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夏翠莲校长作了主题为《儿童视角的的综合育人创新实践》的汇报。夏校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寻找巴蜀小学教学成果新的生长点,建构出“三棵树”学科综合育人课程新样态。通过将“学科+”与“儿童+”进一步融合,着力让儿童综合素养生长,挖掘儿童主体智能、鼓励儿童全过程参与,以儿童视角开展综合育人的创新实践,唤醒儿童的内生力量,帮助他们成为自我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月华小主人。
04
教改·实践赋能
教育教学改革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实践性,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陪伴、见证、享受生命增值的过程。
巴蜀小学的李永强副校长全程在云端参与此次研训活动。李校长对三家学校的汇报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他认为实验小学以教师这个生命体去影响我们未来的生命体,两种生命体的互相影响,就是从“教学相长”这种传承中向未来走去。以教师为切入点可以引发课程,影响学生,彰显了实验小学教师资源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课题,李校长提出建议:学校是教师的群体,如何找到教师特色课程和教师群体特色课程以及一到六年级教师课程之间的关系,用教师的视角去贯彻实施,这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李永强副校长认为迈皋桥中心小学的教改经验顺应时代的“双减”要求,结合时代热点,结合学校特色创新思路,通过实践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的研究来完成项目化课程的构建,把做加法变成做整合,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新时代课程观。这种创新性的思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因此,李校长建议迈皋桥中心小学能一年一个重点的把课题做下去,用常态化地实施去践行“做的哲学”。
对于月华路小学的汇报,李永强副校长首先高度肯定了学校已经将“做的哲学”刻到了骨子里。短短三年,课程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令他十分激动。他指出,三年时间,月华路小学从理念设计到环境建设,再到课堂实施,评价回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链条。学校用顶层设计的高位引领进行实践创新,创造性地了打开一所新学校的建设思路,建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综合化教学新路径。同时,李校长也对月华路小学提出殷切期望,他希望月华路小学在不断向前的时候,要注意及时的系统化沉淀,避免创造越多越浅尝辄止的情况发生。
李校长还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巴蜀小学最近的研究内容《双减作业——如何减》。李校长从基础性作业怎么做,教师怎样根据目标去制定作业,教师如何换角度去创新作业,这三方面去落实双减政策。李校长指出作业不是简单的书面作业,作业应该是一种学生的实践生活,带有支架性的生活。设计作业就是在设计学生的生活。通过这样“减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解放天性,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和勇气去面向更有挑战性的未来。
活动最后,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杨健老师为本次活动做了主题为《综合育人:为儿童打开完整的生活世界》的讲座。杨老师从戴维·帕金斯的教师六大超越引入话题,提醒老师们教改要坚持守正和创新两个原则。守正才有方向和依归,创新才有活力和基础。他从考察——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语脉中;研学——在“化联跨展”的思脉里;创行——在各美其美的实践中这三条路径,为老师们阐释了怎样为儿童打开完整的生活世界。杨健老师期待各所学校都能构建于站立在学科森林里的课程,构建丰富多样的学科生态共同形成的课程,构建属于自己的课程!
05
探索·永不止步
教学成果成就了巴蜀,也改变了巴蜀,成为了巴蜀探索的“实践性知识”。南京43所推广实验校也将继续探索,进行“做的哲学”,以国家级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学习共同体为平台,共同经历,彼此滋养,更好地促进巴蜀教学成果在南京的本土化创新实践。南京43所推广实验校也会深入开展儿童视角的创新实践研究,通过本土化的实践,让每个儿童实现成长与跨越!
下一篇:谈问题就是在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