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送给小月芽的节气课——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开展冬至节气主题研究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21 22:38:05 作者:王玲 浏览量:1169次
春夏秋冬
四季轮回
沉淀了所有美好
也定格了月小的记忆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为了加强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弘扬冬至文化,传承传统习俗,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开展了冬至节气主题研究活动。
话 · 冬至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习俗。可是冬至节日是如何而来的呢?南北习俗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呢?二(9)班的于智全和郭安頔同学化身节气小达人,为我们开展了一场节气知识科普。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同学们在了解冬至知识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从2020年开始往后的冬至日呈现四年一个循环,并且依照着12月21日连续两年,12月22日连续两年的规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自三(9)班的王鑫桐、江宥希、邢昊辰、魏娆、余柠煊5位同学展开了一场跨学科的大调研。通过一番天体运动研究、数学公式计算,他们猜测日期重复的原因可能除了与闰年影响有关外,还可能与每一年时间的具体长度、每年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差都有关系。
研 · 冬至
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你们是否观察过冬至前后白天、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呢?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听四(10)班的陈彦博同学来为我们做详细解答。
(视频详见“月华路小学”微信公众号)
看来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了昼夜时长变化。除了时间变化,更大的变化还是在影子的长短与位置上。四(8)班的张依依同学仔细观察并记录了冬至日当天上午太阳历广场上影子的位置,发现当天的影子虽然几乎一直照射在第一条刻度线上,但是并不是完全准确的,这是为什么呢?她就这问题与班级同学们进行一场讨论。原来今年的冬至日是从23时59分开始的,目前还未真正到达冬至日,所以显示有偏差。如此精确的太阳历广场让大家惊叹不已,在兴趣的驱动下,同学们共同制作了一个简易太阳历,一起研究时间与影子的奥秘。
(视频详见“月华路小学”微信公众号)
冬至是进入隆冬时节的标志,一般冬至之前都不会很冷。那么你关注过每年冬至前气温的变化吗?二(3)班的张琳梓 、丁心玥和张蕴哲对此进行了一番气温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冬至前气温并不稳定,落差较大。但在趋近冬至时,气温明显呈现上升趋势,怪不得我们在冬至前不会感到非常寒冷呢!除此以外,他们还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近几年的气温是呈上升趋势的!我们总觉得“全球变暖”只是影响着南北极的冰川,但其实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于是,他们发出倡议,从自身做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祭 · 冬至
冬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缘起于上古时的“腊祭”,是大众祭奠祖先的日子,人们通常会以祭祖扫墓的方式祭奠已故亲人,表达怀念之情。但传统祭奠方式,会造成空气污染,甚至容易引发火灾。所以,我们的小月芽们倡议大家文明祭扫,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讲一段往事,读一段祭文,系一条黄丝带等健康时尚的方式来怀念先人,树立“厚养薄葬”理念,爱不逾期,孝别等待。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标志着寒冬的到来,也预示着温暖的春天正在不远的未来。亲爱的小月芽们,让我们一起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共创月小的美好未来!
冬至已至
我们将于冬的深处
紧握阳光
等一场春的照面
带着智慧向春天走
撰稿:胡 蓉
校对:张 琪
审核:夏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