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 文章
【校本教研】诗韵传情 爱国筑梦——南京市月华路小学2023—2024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活动(四)

发布时间:2024/4/19 22:09:12 作者:陆文 浏览量:445次

诗韵传情  爱国筑梦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2023—2024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活动(四

各位老师: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需要背诵,更需要加强理解,深度挖掘古诗词蕴含的文学性和价值,向学生渗透爱国教育的内容。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大多只理解到古诗词意思,不能深刻意识到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教师虽在教学中有渗透古诗词的爱国情感,但渗透不足,效果不明显。爱国主义视角下的古诗词教学,应该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怎样充分把握教材,挖掘诗句中的爱国元素,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活动主题

诗韵传情  爱国筑梦

二、活动时间

2024年418日上午10:30——12:00

三、活动地点

   三楼录播教室

四、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授课教师

课题

上午第三节

张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上午第四节

全体教师

研讨

五、活动要求

  1. 做好签到工作,带好笔记,认真记录笔记,参与研讨。

  2. 张姣打印教案。

六、活动照片




2cfd4c8a041c40fddf4d11f35bd9f45

cf55a032776d7965c43eef1166931d1

e7a77d90b4bff0a76b026d0c7f114ef

341a29376731b392a0a72775d4f1c84

91e4a7a01320be55a5c779c8c780acf


七、签到、听课、评课记录

cd7fa56c702aad20d95d3f645436dbc

f5f04e14a9c14c64983a88344b323f6

9047b4b121f4145793e55e013a1dcca

e15bc2840d485b9b91440531250540e

8df3ba48aee7fd8d44db638059b243c83eea1c86898fbb7b30a9940cbd1b39

bec589aaeed2bcf25e3dab56f507ba0

 

八、研讨记录

3451454d5eebb9d27e17de90f9c2d5f

九、执教教案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年级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张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年级

   

1课时

   

张姣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1.深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内心的“喜”。

2.了解古诗写作背景,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读准“蓟”“涕”“裳”“襄”四个字音,会写“涕”“巫”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练习背诵。

3.了解古诗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内心的“喜”,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通过本课前两首古诗中的诗句引出本首古诗。

  2. 读诗题,正节奏后再读。

二、初读古诗

(一)读准字音

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指两位学生读,适时评价。)

2.出示古人服装图片,讲解“衣裳”的读音和古今义。

3.讲解诗中的其他古今异义词,指生根据课前预习进行汇报交流。

(明确: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词。本诗古今异义词:河南、河北、涕泪、妻子、青春)

4.讲生字“涕”并范写。

(二)读好节奏

1.诗歌体裁:七言律诗

2.律诗知识:律诗通常有八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板贴)。

3.关注节奏:七言律诗通常是按照4/3节奏或2/2/3节奏来划分。

4.关注音韵:指生读一读每联标红的尾字,发现了什么?(指生说,这里押ang韵。)ang韵特点:整首诗读来更加激昂、畅达,读得时候要注意读得饱满、响亮。

5.师生合作来读这首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精读古诗

主问题:同学们,这首诗有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心情,你觉得是哪一个?指生说。“喜”(板书)

小组合作,选联自学,出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合作探究,找出每一联中杜甫“喜”的具体表现,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方面着手。

(一)聚焦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学生汇报:

预设:从“涕泪满衣裳”这个神态描写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

2.师:那么,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喜悦程度?(预设:“满”。从这个“满”字可以感受到诗人听到喜讯开心到落泪。)追问:这种听闻喜讯后喜到落泪的程度,我们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喜极而泣,学生上台写)

3.小结:是啊,一切的苦难终于像噩梦一样过去了,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杜甫郁积已久的情感洪流,他喜极而泣。(指同学读并适时指导,全班齐读。)

(二)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学生汇报:

预设1:从“愁何在”体会家人的喜:苦尽甘来。(侧面衬托)(是呀,看着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和儿女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更加衬托出舍人的喜。)

预设2:从“漫卷”体会诗人的喜:书是诗人最珍爱的物品,如今却毫不在意的卷起,喜得忘乎所以。追问:你觉得怎样“卷”才能体现杜甫的狂喜之情呢?(动作表演:大幅度、快速、胡乱收拾诗书)

预设3:从“狂”字体会到诗人高兴到了极点,快要发疯了。

  1. 师: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杜甫喜得发狂的状态。这种“喜”,我们可以用哪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欣喜若狂,学生上台写)

  2. 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竟胡乱地将书乱卷乱丢,这种反常的举动就是“喜欲狂”。请女生读,男生再读,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三)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学生汇报:

预设:从“放歌”“纵酒”行为体会到诗人的喜悦。

2.师:你觉得怎样唱歌叫“放歌”?(放声高歌)怎样喝酒是“纵酒”?(预设:一杯接着一杯、大碗喝酒、直接抱着坛子喝酒)

3.补充资料:同学们,你知道吗?杜甫写这首诗时已经52岁了,因为长期的躲避战乱,漂泊他乡,他身患多种疾病,其实是非常不适宜喝酒的。但听到消息,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此时的他既手舞足蹈、尽情歌唱,又连连举杯、开怀畅饮。这种“喜”,我们可以用哪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喜不自胜,学生上台写)同桌二人合作读,全班齐读。

(四)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学生汇报:

预设:从“即”“便”感受到诗人想即可出发回到故乡,似乎一下子就可以从四川回到洛阳。    

2.师:这两句中有什么特点?(地名很多)指生圈一圈诗中的地名(出示图片,指生谈感受)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杜甫从剑外回到洛阳大约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见,路途遥远。(再出示图,指生谈感受)三峡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可见,路途不仅漫长,还很艰险。提问:那么,作者刚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真的回到家乡了吗?(预设:没有,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狂想还乡,板书)

3.师小结:那么遥远、那么艰险的路程,在诗人笔下写得那么轻松,好像立马就能到达,这种喜真可谓“归心”——似箭(归心似箭,学生上台写)。男女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四、拓展升华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喜”。那么,作者因何而喜?诗的哪一句就给了我们答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生回答)

2.师:同学们,仅仅因为收复了蓟北,杜甫就喜到这个程度吗?我们来看,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背景,让作者如此之喜呢?(播放“安史之乱”的视频)

3.师: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你能说说杜甫“喜”的深层原因吗?

(指生说。预设:现在,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百姓终于结束艰难困苦、颠沛流离的生活了,百姓再也不用遭受这样的疾苦了。)

4.师小结:是啊,杜甫想到百姓不用遭受其苦而喜。但其实啊,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也卷入其中(出示资料:杜甫流亡经历)。可见,杜甫不仅为自己结束流亡生活而喜,也为像他一样千千万万的百姓结束流离失所的生活而喜。他是一位真正忧国忧民的诗人啊。

5.拓展:出示“安史之乱”中所写的诗《春望》,指生谈感受。

预设1:“国破”(破灭、沦陷)他关注的是国家,不仅仅是自己。

预设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咱们这首诗一样,同样是写春天,感受却不一样。为什么呀?因为国家动乱,生灵涂炭,家破人亡,他心系百姓。

预设3:“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信胜过万金,人们都渴望收到来自亲人的信,可亲人杳无音信,生死未卜。

预设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愁家忧一齐涌上心头,内心焦虑、忧愁至极,浓密青丝不觉已成稀疏白发。

师:看吧,同学们,杜甫的诗歌里大多反映的都是民生疾苦,流露的都是家国情怀。(板贴:家国情怀

6.补充资料:杜甫一生悲愁多于快乐,能让他快乐的也都和国家大事相关。所以啊,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可谓“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学生配乐朗读,感受杜甫的家国情怀。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理解一种情感,读懂一位诗人。真如杜甫所愿,安史之乱结束后,他从此回归故里,安居乐业了吗?据史料记载,杜甫安史之乱后过得也不容易,最终也没能像诗中狂想的那样回到故乡。而是在某个冬日,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病死,享年59岁。杜甫一生用笔记录史实,书写情意,被尊称为“诗圣”。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杜甫的诗歌,更深入地认识一下这位诗人。六、课堂作业

完成学习单的题目。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首联:泪满衣裳   ——喜极而泣    

    颔联:却看、漫卷 ——欣喜若狂    

颈联:放歌纵酒   ——喜不自胜            

尾联:狂想还乡   ——归心似箭     怀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教学课件、学习单

十、活动总结

之旅,既是对教育梦想的不断追求,也是对教学境界的不懈探索。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对我们内心世界的悄然触动,更是对教育理念的诗意雕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五年级下册“家国责任”主题下的一首诗,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诗词深刻地反映了唐朝中兴到衰落的一个历史过程。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本首诗词的重要内容,如诗词的重难点、字词的含义、诗句表达的内涵以及整首诗的含义,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唐朝历史。因此,在整体任务情境创设中,教师以“家国责任”为核心话题,通过杜甫诗词集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杜甫的诗作为整体来学习,从宏观的角度入手让学生通过杜甫的诗词感受其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达成升华诗词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设计分析。张姣老师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从核心素养四维度入手,进行综合设计与整体分析,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课程目标平台,相比较传统三维目标设计,新课程标准下以核心素养为依据的目标设计更符合本阶段小学生学习现状,而且将学生学情以及素养发展目标等融入目标体系中,这对后续情境任务设计也非常有利,从根本上确保小学语文综合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从情境创设思路方法分析。情境教学有多种思路和方法,如趣味情境、多媒体情境、生活情境等,多样化情境创设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语文课堂学习经历与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热情。此次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将多样化的情境融入驱动式任务设计中,形成综合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快速投入学科实践活动中,达到高效学习目标。

最后,从作业以及活动设计分析。“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课后书面作业压力减轻,多样化的课后活动设计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诗词历来是语文课后活动组织中非常受欢迎的角色,那么借助课后活动设计延伸诗词课堂教学情境,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而且将语文学科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密切衔接,熏陶学生精神,培育学生情感。同时通过融入诗歌文化,达到了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

总而言之,借助情境创设形成1+X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达成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不仅如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也能推动小学语文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以及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综合质量的发展。

站点统计:今日访问: 5665次 | 昨日访问: 3950次 | 本月访问:70058次 | 访问总数:5067571次 | 文章总数:2695条

联系电话:52779288  邮编:211100  邮箱:njsyhlxx@163.com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至善路6号

CopyRight © 2018-2020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