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序·研共生
发布时间:2025/3/5 20:09:29 作者:无 浏览量:40次
春为序·研共生|江宁区小学科学教研组长、学科片长会议暨期初教研活动在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举行
春风轻拂,带来温暖的气息;万物复苏,展现出勃勃生机。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江宁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与学科片长会议暨期初教研活动,也如约而至,在南京市月华路小学顺利举行,为教育的春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江宁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刘德云老师、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党总支书记夏翠莲、校长徐叶兵,以及来自全区各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优秀科学教师共同参与。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和新学期教研工作布置两项议程。在南京市月华路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孙雪晴老师的主持中,活动拉开了序幕。
1
课例展示一《 电磁铁》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科学教研组长冯凯月老师和六(2)班的同学们共同为大家呈现了课例《电磁铁》。冯老师以视频导入的形式,带领同学们观看了钢铁回收厂里电磁起重机工作的过程,让学生发现了它既能吸起铁制品又能放下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要去制作一个电磁铁的探究欲。学生成功制作出电磁铁后,发现每个组吸起回形针的数量并不相同,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启了的学习任务——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六(2)班的同学们充分发散思维,有依据地作出假设、有条理地设计实验、有组织地进行分工,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探究活动。在回顾了磁铁的性质之后,同学们还对比分析了磁铁与电磁铁的异同之处,展现了月华少年非同一般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课例展示二 《生物的启示》
“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学生活动部副主任胡蓉老师和五(10)班的同学带来的课例是《生物的启示》。胡老师以引导同学们观察蜂巢结构为起点,让同学们发现蜂巢的一个显著特点——六边形,正式开启了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生动的演示实验、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以及细致地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胡老师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蜂巢结构的诸多优势:它既能密铺无缝隙,又拥有较大的有效空间,同时节省材料且抗压能力强。正所谓生活中处处蕴含科学,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学们通过观察体验了受蜂巢启示而发明的蜂窝铝板,发现它也具备坚固、轻便且省材的特性。在观察、比较和讨论人造物与动植物形态结构的相似之处后,同学们不仅充分理解了结构与功能这一跨学科概念,还学会了用发现的眼光去审视生活,探寻人类从生物身上获得的更多启示。
新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会议
“
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主动发现的积极探究,为与会教师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获得了教研员刘德云老师的肯定,认为执教者为其他年轻的科学老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两节课结束之后,刘德云老师组织大家召开了新学期教研工作布置会。
会上,刘老师对上学期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强调了探索科学常态课优质化路径的重要性。他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特别是聚焦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思维历程,以推进区域专题研究的发展。一场场主题活动和竞赛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的钻研热情,显著提升了其专业素养,为一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学期已悄然到来,刘老师提出,当前的首要任务依然是紧抓常态课的教学效果,尤其要给予街道学校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努力缩小校际间的两极分化现象。同时,要深入研究并积极实践科学的教学策略,依托省级重点课题,优化教学的前端设计,攻克教学的后端难题,开发丰富多样的中端教学资源,以此深化全区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本质的理解与实践探索。此外,刘老师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建设与学科团队的培养,通过组织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功比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精心策划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安排,为科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搭建更多元、更高效的平台。
刘老师的讲话高屋建瓴,既对过往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也为江宁区小学科学教研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激发了科学老师们的教育热情,为与会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更是一次精神的凝聚与力量的汇聚。相信在江宁区小学科学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科学的种子定能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璀璨的花朵。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学的思维点亮孩子们的探索之路,用创新的方法开启未来的无限可能。
上一篇:“锋”华正茂恰少年
下一篇:发现语言现象 开展语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