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校本研修>> 文章
【校本研修】三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20/10/30 15:08:14 作者:高颖 浏览量:1870次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

一、活动通知

按照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定于1030日(周下午节课第四节课在三楼办公室开展主题为“基于高阶学习任务的设计”的教研活动。请三年级数学教师调整好自身课务,提前围绕主题思考,准时参加活动。

二、活动主题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激发科学思维训练

三、活动安排

时间:1030下午第一节课

地点: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三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三年级数学教师

集体备课安排表

集体备课内容

基于高阶学习任务的设计——以三上第五单元为例

集体备课时间

2020.10.30

集体备课主讲人

高颖

参与活动教师

朱丽霞  张玉红   陈慧慧   王雪  

高颖     梁贵     刘菊     张蕊













四、活动照片

IMG_6872(20201030-235022)

IMG_6871(20201111-155048)

五、研讨记录

IMG_6977

六、签到表

IMG_6978

附:相关教师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梁贵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例1,“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能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初步领悟从条件出发思考,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沟通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个迷,请3位同学猜猜看这里面一共有多少块糖果?(学生任意猜)

(当3名学生猜完后)

这包糖果的实际个数比他猜的个数多少)(    再来猜猜看

很好!诶?为什么开始猜来猜去猜不对,这会儿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呢?(因为你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条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根据条件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条件)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一只可爱的猴子)孩子们,看,谁来了?(小猴)

小猴可懂事啦,每天都帮妈妈摘桃。可是,它在摘桃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大家能帮帮它吗?瞧!

(出示例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道题目。(生读题)

在这道题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答完后)几个条件?几个问题?相机板书相应的条件和问题)

我们班的孩子可真会读题目,只读了一遍题目就找到了条件,弄清了问题。

2、我们一起来看第一个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个条件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也可以表示“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还可以表示“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是的,大家理解的真好!你们所理解的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再读一读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不同思考方法,初步感受解决问题。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表格: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个   35个  40个  45个 50个

追问: 为什么每次都加5?(抓住重要条件)

②流程图或线段图:追问:他是用什么方法?(线段图) 可以补充提问:第二天为什么这样表示?

  ③分步算式:

30+5=35(个) 35+5=40(个) 40+5=45(个) 45+5=50(个)

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先求什么,根据什么来求?再求什么?又根据什么来求?)师板书计算过程。

④乘法算式:

算式:30+5×2=40(个)30+5×4=50(个)

提问:2个5是什么?也就是第几天比第几天多2个5?4个5呢? 第八天比第一天呢?第十天呢?┅┅

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我们在思考、分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合板书说)

前面几位同学从条件想起的,都是先求第二天的,再求第三天的……; 第四位同学是先求第三天和第一天比多2个5,第五天比第一天比多4个5,再求第三天和第五天的。

他们都是顺着条件想一想,算一算,就能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结:是的,像这样读读条件,想想条件中告诉我们什么,找到条件之间的联系,再算一算,就可以解决要求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补全从条件想起)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我的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1) 理解条件:小猴的皮球现在在哪里?(贴图)  

“谁”是“谁”的一半?(请学生演示)

(2)尝试解决:想一想,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在表格里。

(3)追问:8是怎么来的?(第3次是谁的一半?)

小结:想想我们思考的过程,从条件“从16米落下”开始想,第一次弹起的高度是谁的一半?第二次呢?……顺着条件往下想,就把问题解决了。

2、天平题:小猴在称水果。读得懂吗?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结合刚才读的和想的,把计算过程写在在学习单空白处。问:你是怎么想的?

(边说边贴:我们是先根据5个苹果重500克,求出了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一个苹果重100克和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求出了一个橙子重多少克。)

3、排队题:把很多水果放一起,又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题目:18个水果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桃子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苹果排在第4。桃子和苹果之间有多少个水果?(先在图中标出两个水果的位置,再解答)

(1)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展示学生作品:①只画图;①画图和列式;③错题分析。

四、总结全课

回顾板书:今天我们解决的这些问题,虽然条件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但是在思考的时候,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总结:读一读条件,想一想条件之间的联系,再算一算要求的问题,这种从条件想起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刘菊

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用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

导入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猴子就遇到了难题大家起来想些好的办法帮它解决!

出示问题:小猴子帮妈妈摘桃子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小猴子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老师先不告诉你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下已知的条件有哪些条件呢

2.理解题意

中有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你知道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吗(板书)

生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生3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生4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师:原来这个条件可以这样理解啊大家真是爱思考的孩子。
可是老师却是这样表达的第一天摘的个数+5个=第二天摘的个数(数量关系表达要完整)你们说的对吗
根据这样的启发,你还可以想到“第( )天摘的个数+5个=第( )天摘的个数”
生1 :第二天摘的个数+5个=第三天摘的个数
生2 :第三天摘的个数+5个=第四天摘的个数
生3 :第四天摘的个数+5个=第五天摘的个数
师:我们已经彻底弄清了条件的含义条件弄清楚了可是老师现在还是不想告诉你问题是什么老师想问问你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你觉得你能算出什么
生1第二天摘多少个

教师这个问题你们会求吗可是老师现在要你求第五天摘的个数你准备怎么求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吗然后用列表或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展示相机板书
追问你是从哪一栏开始填起的你为什么不直接写第三天和第五天呢我们的问题不是问第三天和第五天的吗跟第二天和第四天有什么关系
生:从第一天摘30个开始步一步推算出来的。
3.列式计算填写表格
生1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第四天40+5=45个
   第五天45+5=50个
生230+5+5=40个40+5+5=50个
学生展示相机板书
追问为什么加两个五两个五相加你能用乘法表示吗那式子还能怎么写

:5×2=10()
追问:10表示什么?
生: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10个
追问:再联系哪个条件就能算出第三天摘桃的个数
生:第一天摘了30个,30+10=40个
师:谁能按这种表达求第五天摘的?
生:第五天5×4=20个, 30+20=50个
4.回顾小结
师:比较刚刚的列表列式计算的过程,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我们发现:不管是列表格,还是列式计算,我们都是先弄清条件的含义和要求的问题然后 从已知的条件出发, -步-步的进行思考的。像这样,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从条件出发。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2题
师:我的好朋友小猴子在玩皮球呢。题目中给了我们什么条件(这里问学生第二次落下的高度是多少让学生明白第一次弹起的告诉就是第二次落下的高度)要求第三次和第四次弹起的高度你打算先算第几次弹起的高度呢
生:第一次。PPT演示
完成做评单。
追问:求第1次反弹高度时,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第2、3、 4次反弹高度时呢

  1. 想想做做第1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个问题的?这几个问题直接有联系吗?

  2.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后,要求他们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讨论:你是从哪些条件想起的?想到了什么?求出白地砖的块数后,再联系哪个条件就能求出花地砖的块数?

四、提升认识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圆圈,示“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学生看图求出问题。

追问:如果列式计算,可以怎样做?
反思: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是从哪些条件想起了?你觉得图片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帮助?
2.想想做做第5题
条件是什么,根据条件第二个框画多少个圆圈,第三……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站点统计:今日访问: 2341次 | 昨日访问: 2771次 | 本月访问:45705次 | 访问总数:4774222次 | 文章总数:2665条

联系电话:52779288  邮编:211100  邮箱:njsyhlxx@163.com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至善路6号

CopyRight © 2018-2020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