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聚焦关键性问题 设计有效教学”的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2/2/15 14:49:48 作者:黄巧燕 浏览量:38420次
【校本研修: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聚焦关键性问题 设计有效教学”的研讨活动
2022年2月15号上午第三节课,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中在接待室进行备课组活动。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是:“聚焦关键性问题,设计有效教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它既提示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也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研讨中,黄巧燕老师,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从纵向到横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她指出:“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是落实“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其中一个方面,另外五上还有三次专题安排:五上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五下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综合运用前四次训练基础的再提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材花水》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精选了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的诗词。《乡下人家》摧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天窗》则写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明丽春光。这四篇课文编排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彩,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
卢蓉老师,就古诗教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学习词的时候,不必刻意讲解词的格律知识,可让学生与前两首诗简单比较,在朗读中发现并体会词的特点。理解大意时,需重点理解这首词中人物的活动,可以按上下阕顺序,逐段理解想象,从整体角度去理解大意。 学生可以在理解大意时,同时想象画面,练习表达,从而体会“村居”的整体意境。
干书云老师就第二课《乡下人家》也做了分析。她抓住“给课文配画,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和“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为关键性为问题设计教学,环节紧凑有效。接着,甘胜欢、陶明月、韩华、梁金辰、李娜老师分别就其他几篇课文和习作、语文园地进行了自己设计交流。
活动最后,丁红生副校长,李先锐、孟迎梅、高晓华老师就诸位了老师的教学设计,做了点评,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提问方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是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教学重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得到有价值教学反馈,方便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抓住关键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提问效果,不断创新提问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早日实现新课改目标,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附教案:
《1.古诗三首》教案
卢蓉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
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局部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师生齐读〕
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
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师: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引导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民的辛苦〕
师: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自在,上下翻飞。这样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感染了诗人,让他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也带着对这自然风光的热爱来朗读这首诗吧。〔配乐读诗歌〕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炎热的夏季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其他描写夏日景色的古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理解题意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这些古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释题。师: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初读古诗,掌握生字
1.生自由读诗,有不懂的字词提出来,一起学习、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相机指导读音。
3.指导书写。
〔1〕生认读会写字,师指导易错字的写法。〔“篱〞笔画较多,注意笔顺〕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教师范读,学生静听,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疏疏〞“未成阴”,了解春季的特点。
3.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前两句、后两句说诗意,体验诗句所描绘的景物美。
4.理解第一、二句。
〔1〕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师: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作者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树头〕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从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和星星点点的光斑。〕
〔3〕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名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过渡: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5.理解第三、四句。
〔1〕这两句抓住了哪些景物?〔儿童、黄蝶、菜花〕男生读第三句,感悟诗意。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师:他们追到了没有?〕
〔2〕女生读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师:为何“无处寻”?〕
〔3〕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指名说诗意。
〔4〕再读诗。〔后两句〕这两句诗写儿童追蝶的情景。“跑、寻〞属于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6.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春分时节的美呢?
2.想象练说: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词,引入课题
〔出示村居图〕当你看到这幅图时,你会想到哪首诗词?宋朝的著名词人辛弃疾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村居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板书课题,释题〕
二、初读词句,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所作,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写下这首词的呢?
〔晚年隐居的辛弃疾过着十分恬静安逸的生活,这首词就是他到一户农家做客后,写给主人作为礼物的。〕
2.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词〕
〔1〕相机正音,指导上下阕之间的停顿。
(2)相机理解重点词语。〔翁媪:老翁和老妇〕
3.指导写字。
〔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字形。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这首词中写了几个人,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一〕学习上阕
1.读一读上阕,你仿佛能看到哪些画面?〔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答复看到的画面。(出示图片)
教师相机引导:
〔1〕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溪?〔缓缓流淌、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2〕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贫穷茅、低、小〕
〔3〕你的家是怎样的?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人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这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理解“醉”“相媚好”。〔醉:酒后微醉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2〕再读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老两口儿喝了点酒,有点醉了,说说笑笑互相打趣,其乐融融。〕
〔3〕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想象〕
〔4〕此刻你还认为他们贫穷吗?〔幸福、天伦之乐〕
4.齐读上阕,感受他们平凡的幸福。
〔二〕学习下阕
1.过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两口儿的三个儿子吧!
〔1〕三个儿子在哪里,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自由读,指名说〕
〔2〕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溪边剥莲蓬〕
〔3〕“卧”什么意思?〔趴着〕如果你也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你会以怎样的姿势“剥莲蓬”呢?〔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2.让我们来猜一猜,老两口儿最喜欢哪个儿子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大儿子勤勤恳恳地种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二儿子老老实实,默默地编织鸡笼,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儿子淘气可爱,为家中增添快乐〕
〔1〕再读句子,哪个词凸显出小儿子的淘气?哪个词最能反映老两口儿对小儿子的喜爱?
〔2〕烈日炎炎,小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久久不肯回家。老两口儿和小儿子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3.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和谐、幸福……〕
四、布置作业
1.辛弃疾不仅是一位爱国词人,也是位有很多作品现存于世的词人,他的现存词有六百多首。〔出示目录〕希望大家课下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查阅这些作品,假假设你细细品读,我想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教学板书]
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杏子、
麦花、菜花
无人过、惟有农忙
〔勤劳朴实、温馨美好〕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一径、树头——静
儿童、黄蝶、菜花——动
清平乐·村居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 安居乐业
《2.乡下人家》教案
干书云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教师引导:这首歌的名字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这首歌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预设1:听完这首歌我觉得心里很安静。
预设2:特别想去乡下看看,是不是真和这歌里唱的一样美。
预设3:想闭着眼睛听这首歌。
教师小结: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抬头就是高楼大厦,身边也是车水马龙,难得有机会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乡下人家》,跟随文字,去乡下人家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读课文,解决字音。
2.检查指名朗读句子。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师引导:这篇课文,为我们勾勒出了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幸福生活,处处都是一幅画。文章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是6幅不一样的图画。请你再读课文,如果要让你给这几幅画起名字,你会给它起什么名字呢?自己再来读一读课文,并试着写一写。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并进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预设:教师相机板书
瓜藤攀架图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图
鸭子戏水图
门前晚餐图
第一自然段:
预设:瓜架图
瓜藤图
教师引导:瓜藤爬上了棚架,我们可以叫“瓜藤攀架图”
第二自然段:
预设:农家风光图
教师追问:在这篇文章中,处处都是农家风光,那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哪种风光呢?关于图画的命名,越聚焦越好,越能说明图画的内容,请你再仔细想一想。
预设:花开了,竹子冒出来了。
教师追问:非常好,这几个字就能说出这个自然段描写的画面内容。那么,你能不能再挑战一下自己,字数再精简一些呢?
预设:花开竹冒图
教师引导:五个字,就是你自己理解中的这个图的名字。真棒!
预设: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教师引导:关于图画的名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概括,只要能精炼、准确,就是你自己独特的命名。
第三自然段:
预设:鸡群觅食图
教师小结:大家越来越棒,图画的命名说明你们已经感受到了文字想要描绘的图画。
第四自然段:
教师引导:这一段是字数最少的一段,相信你们你们一定能很快概括出这副图画的名字。
预设:鸭子戏水图
教师评价:简单、明了。
第五自然段:
预设:晚餐图
乡下晚餐图
门前晚餐图
第六自然段:
预设:唱歌图
教师引导:谁在唱歌呢?
预设:纺织娘唱歌图
教师追问:可以,谁还想试试?
预设:月夜歌唱图
秋虫歌唱图
教师小结:用简练的文字,给每幅画取了名字。这样,乡下人家拥有的独特风景都被你们感受到了。
教师过渡:哪一处景致是你最感兴趣的呢?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出现的生字和生词。
四、学习生字、生词
重点关注:蹲、率、谐三个字。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架图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图
鸭子戏水图
门前晚餐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乡下生活的美好,读文章,犹如置身在图画里。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欣赏了哪些图画吗?
(瓜藤攀架图、花开满园、雨后春笋、鸡群觅食图、鸭子戏水图、门前晚餐图)
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再次细细品味乡下生活的美好。
二、抓关键景致,展开想象,体会情趣
教师引导: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独特美丽的乡下画卷,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请在四人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
瓜藤攀架图
A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之美:
预设:在“瓜藤攀架图”里,我觉得颜色特别美。有红的、青的。青色的是成熟的瓜,让人充满期待,想着它长大以后的样子,要是我生活在乡下,肯定每天早晨都去看看这些青色的瓜熟了没有。
教师小结:颜色美,而且让人充满期待。青、红板书:(红、青、挂)
B引导学生感受动态之美:
预设1:这些瓜有许多种,南瓜、丝瓜,青的、红的,各种各样。乡下人家能吃到自己种的绿色蔬菜,多好啊。
预设2:这些瓜“挂”在瓜架上,风一来,肯定摇摇摆摆,像是在跳舞。
预设3:瓜像一个娃娃,藤蔓每时每刻都带着瓜宝宝努力向上爬啊爬。
师小结:你们不仅读到了瓜藤攀架图的美,还在头脑中生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一个“挂”字,这些瓜就充满了活力。板书:(挂)
作者以城市里的石狮子和旗杆和乡下人家的景致做对比,体现出乡下瓜藤攀架时的勃勃生机。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图
预设1: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可是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说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些陆续开放的花,到底是朴素呢?还是华丽呢?
教师追问: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试着回答他的疑问呢?
预设2:我想是既朴素,又华丽?
教师追问:表面上是既朴素,又华丽。但字面上是矛盾的。你们能不能想一想,“朴素”指的是什么朴素?“华丽”又指的是哪方面华丽呢?
预设3:鸡冠花、大丽菊都是特别普通的花,他们生活在乡下,生活在乡下人家的门前或者廊下,没有生活在花盆里,那么娇贵,是不是说他们的生长环境很朴素。
教师追问:有道理,生长环境“朴素”。那“华丽”呢?
预设4:虽然它们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它们仍然有序开放,一点也不自卑,呈现着自己的美丽。这是不是说明它们性格“华丽”。
教师小结: “朴素”和“华丽”本是这看似矛盾的表达,缘于这些花不用精心打理,自幼生长,难怪作者说“朴素”;而这些花依着时令开三季,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所以又很“华丽”。
板书:(朴素、华丽)
教师过渡:花开是美丽的,鲜嫩的笋冒出来,你感觉怎么样呢?
预设:小笋芽就像小朋友,下雨后偷偷探出头来。
教师追问:为什么说像小朋友呢?
预设:因为小朋友也经常会在下雨以后,偷偷跑出家门去踩水花。
教师追问:笋芽像小朋友,你的想象很美妙,也充满了生机,你是从哪一个字看出它的生机呢?
预设:探。
教师小结:“探出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刚刚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美丽的春天,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生机盎然。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欣喜之情。
鸡群觅食图
预设1:植物是美的,动物们也为乡下生活增加了生机。鸡妈妈也很享受乡下的生活。
预设2:没事儿的时候出来看看这些小鸡,也挺有意思的吧。
教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美,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风景中这些母鸡、小鸡和公鸡带来的乡下生活的气息,它们更像是乡下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由自在地生活。
板书:(悠闲 )
鸭子戏水图
预设:这些小鸭子真快乐啊。想游泳了就去水中做游戏,在水中找小鱼小虾吃。把自己弄得湿漉漉的。
教师小结:鸭群顽皮、自在的游戏样子。湿透羽毛,水中留下一条条水痕。板书:(顽皮)
门前晚餐图
预设1:我从“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这句话觉得他们的晚餐不管吃什么都是一种享受。
预设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这句话里能看出来他们吃饭的环境可比饭店里好多了!我也想这样吃饭聊天,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教师追问:“天高地阔”是形容空间大的,怎么用来形容吃饭呢?如果把“天高地阔”去掉,或者换掉,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
预设3:空间大,而且肯定在这么美的环境下,他们的聊天内容也很广,什么都有。
教师小结:对,乡下人家不仅用餐空间宽广,聊的话题也可能天南地北,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用餐,“天高地阔”正表达出是轻松愉悦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板书:(天高地阔)
秋虫唱晚图
预设1:入睡的时候还有小虫子的鸣叫,就像一首歌一样。
预设2:有歌声陪着睡觉,真是一种享受。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板书:(喜爱)
三、积累表达
鼓励学生主动积累。
教师引导:文中把竹笋当成人来写了,体现了作者的的喜爱之情,像这样把物当作人写的句子还有不少,你可以把它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架图 红、青、挂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朴素、华丽
鸡群觅食图 悠闲 喜爱
鸭子戏水图 顽皮
门前晚餐图 天高地阔
《3.天窗》教案
甘胜欢
【教学目标】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自然段。
(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
(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
(4)齐读课题
2.简介茅盾
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领略了天窗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茅盾先生,去感受童年时代天窗带给他的快乐和慰藉。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预设: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预设:因为乡下的房子里只有一排木板窗,碰到大风大雨的天气或者冬天,木板窗一关,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一样,开天窗,显得屋里亮堂一些。
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慰藉)“慰藉”什么意思?(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慰藉?(当自己失落时,无奈时,需要安慰。)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1)夏天阵雨来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当小朋友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了。”体会小朋友当时的无奈。
(2)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又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读出“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无奈,读出对天窗的喜爱。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____”和“○”在文中画出看到的、想到的。
(1)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预设:我感受到风雨雷电的威力很强大,很有威慑力。
为什么透过天窗看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这是“我”的想象,无限地放大风雨雷电的威力,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在暴风雨中玩耍嬉戏的快乐。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这段话中,哪些是看到的?
预设:一粒星,一朵云;
预设:掠过的一条黑影。
从作者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课件展示以上内容)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①孩子们虽然不能在雨中、在月光下玩耍,但是透过一扇天窗,产生了无数遐想,从无奈中找回了很多很多快乐。
②孩子们从“一粒星,一朵云”看出了“无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从“掠过的一条黑影”,仿佛看到了“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三、学习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身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玩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身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4.三月桃花水》
陶明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具准备:
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如果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与《春潮》对比阅读。教师在设计导语、总结语时语言应力求优美,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 水声如音乐)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 )美。”)
三、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 ,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点评:
1、以读为本贯穿课堂始终,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读的指导手段丰富多彩,重视了默读的训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把握住了这一点,没有因泛泛的拓展、想象、联系实际谈感受而占去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2、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激发思考)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读书、思考空间,鼓励自由学生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相互启迪。如:“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个牵动着全段的问题,几乎从整段课文中都能找到有关句子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也会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自己感动的原因,让多个孩子交流感受,读议结合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舞台。教师还重视指导默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3、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情境、识字、阅读还是说话,处处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口语交际:转述》教案
韩华
教学目标
1.学习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转述事情时,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转述时注意人称的转换。
3.跟别人转述时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给学生交际的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交际中体验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美感。
2.授人以渔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终极目标,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并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
3.迁移实践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生活,引出交际话题
1.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昨天老师让课代表转达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谁来说说,昨天课代表代替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呢?
(2)示例:与家长一起观看《朗读者》节目,并将家长的观后感转述给老师。
2.师指名转述作业内容。
3.转述家长的话。
(1)师引导:你们的家长说了哪些观后感呢?
(2)生自由转述家长的话。
4.师小结: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叫“捎话儿”,也叫“转述”。(课件出示课题:转述)
5.引导明确转述要求。
(1)师引导:刚才向老师转述了家长的话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都已经学会了转述,那谁能说说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根据生交流情况总结转述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
? 听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 说得明白,注意人称的转换。
? 要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
6.师小结:转述时要听清楚要点,不要遗漏重要信息,同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让别人听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板块二 创设情境,落实交际要点
1.根据通知,练转述。
(1)师创设情境:今天回家,有个通知需要你们转告给家长。
①课件播放广播通知。
②师引导模拟转述:现在老师当你们的家长,谁来将这则通知转述给我?
③师指名转述,师生评议。
(2)读通知,练转述。
①生自由读一读通知。
②生转述,师生评议。
2.看范例,练转述。
(1)播放小伙伴转述的视频;师生评议。
(2)小组练习。
板块三 延伸话题,锻炼交际能力
1.创设情境练习。
(1)师引导: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住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预设:请他再说一次)转述时还要注意什么?(预设:要有礼貌)
(2)师生合作表演。
①情境一:星期天,爸爸妈妈不在家,这时有人打电话来……
a.师生合作表演。
(表演内容:请你妈妈于明天上午九点带上身份证和四张一寸彩色照片到公司开会)
b.师生评议。
②情境二:指名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a.师在教室内说:“请你告诉××,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凤仙花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b.××回到教室,师指名向××转述。
c.生评议。
2.教师小结: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
(1)师引导: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预设:听和说)引导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听,怎样说。
(2)生交流后师总结要点。(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 听: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 说:说普通话,礼貌用语,声音响亮,自然大方。
《习作:我的乐园》教案
梁金辰
一、教学目标:
1、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快乐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2、根据要求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快乐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完成表格提示,并借助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快乐的活动,表达自己的快乐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调动生活积累,激发习作兴趣
出示“乐园”一词。(出示课件1)
教师导入:提到乐园这个词,你最先想到什么呢?
预设:我会想到乐园是一个让人快乐的地方。
教师提问:乐园就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园地。你的乐园在哪里呢?你最先想到哪个地方呢?
预设1:我妈妈经常带我去的游乐场。
预设2:我家小区的小花园是我的乐园。
预设3:我家旁边有一片小树林,那里就是我的乐园。
预设4:学校就是我的乐园。
教师揭题: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体验不一样,所以乐园也一定是不一样的。也许乐园里有你的小秘密,或者有你和同学做过的游戏,也或许那里留下了你们成长的足迹。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的乐园》。出示课件2:
二、确定内容,理清表达思路
1、确定内容
教师引导:本课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选择:满是玩具的房间、班级图书角、家里的院子、爷爷的菜地、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你的乐园在哪里?
2、理清表达思路:
教师引导: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写之前,可以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出示课件3:
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
| 草地上有绿草、野花、昆虫、鹅群…… | 放风筝、看天空变化的晚霞…… | 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多么快乐! |
|
|
|
|
|
|
|
|
|
|
3、学生尝试填写
4、展示表格,
我家的院子 |
| 有院子里有玉兰树、樱花树,春天会开漂亮的花,还有一只可爱的小金毛 | 看蝴蝶在花朵上飞来飞去,小狗狗懒洋洋地躺在台阶上…… | 院子给了我无穷的快乐,很喜欢我家的小院子 |
班级图书角 |
| 图书角里图书的种类特别多:科幻类、小说、漫画…… | 当我在课件无聊的时候就去图书角看看,当我觉得没意思的时候也去图书角看看 | 让我觉得我的世界很丰富多彩,认识了书中好多有趣的人和事。 |
学校的篮球场 |
| 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再篮球场练习三步上篮、基本功 | 会出满身的汗,虽然很累,但感觉很高兴;会摔倒、挨训,但是很快乐 | 篮球场是我的乐园,让我学会了跌倒了再爬起来。 |
三、写作指导
1、方法指导:
教师引导:在刚才表格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对自己的乐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回忆一下这个单元的学习,课文给了你哪些写作的启示?
预设1: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借助关键语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预设2:从《天窗》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作者抓住了雨天和黑夜两个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同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自己情感: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预设3:从《三月桃花水》中,我们可以学习作者使用清晰的结构组织课文,同时借助美妙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师小结:选定自己的习作内容之后,怎么写,这需要动脑筋。可以根据自己的习作内容,理清文章的版块、结构,就像《天窗》这篇文章一样;可以确定好关键语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段落结构进行布局。下面请大家开始独立完成《我的乐园》的习作。
2、提出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4: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根据要求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回忆习作历程
教师揭题: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我们各自完成了一篇以《我的乐园》为主题的习作。同学们的乐园多姿多彩:有温馨的卧室,独特的图书角,柔软的海滩,温暖的家,快乐的校园,小区里的花园。通过每一个同学的习作,我都能感受到你们的文字所传递出来的那一份你们的快乐,这快乐像是长了翅膀,溢出了纸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并修改习作。
二、出示例文,欣赏讲评。
1、出示例文。出示课件5:
2、欣赏讲评
教师引导:你认为这片习作哪里值得欣赏?
预设1:这篇习作的结构特别清晰,围绕着“卧室”,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展开描写。
预设2: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像看见作者在卧室里和动物玩具们一起过家家,讲故事。这个画面很温馨。
预设3:卧室给小作者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这就是他的乐园,也写出了真情实感。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感受到这篇文章里,小作者在属于自己他自己的乐园里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口号,是文字里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最后一句点题,让文章主题更明确。
教师过渡:文章哪些地方你觉得可以再进行修改?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修改意见。
预设1:我觉得题目可以再精简,就叫《我的乐园》或者《我的卧室》。
预设2: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卧室的样子,但是写的不清楚,只有一个方位词——从卧室右面看。然后就写了书桌、黑板,但我读不清楚,想象不出来卧室的样子。
预设3:第一句话像是在回答问题。如果改成“卧室是我的乐园。”就更加简单明了了。
预设4:从四个季节来写卧室带给作者的乐趣,我觉得夜晚进入梦乡的时候,卧室也一定能带给作者安全感。作者也可以写一下。
教师小结:大家提出的修改建议都是经过了认真阅读和思考的,我想这些建议小作者一定会认真考虑的。但习作终究是自己的表达,需要作者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真实表达情感,这样的习作才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习作。
教师过渡:我们以这篇文章为例,进行了欣赏,并给作者提出了修改建议。我想,大家也学会了欣赏和修改的一些方法。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评议小组同学的习作,并结合他人的意见进行各自的修改。
三、习作交流,用心修改
交流修改要求:
出示课件6:
1.在小组内交换习作,认真阅读。
2.用“ ”线画出写的好的地方,并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3.提出你的疑问,并写下你的修改意见。
4.把习作交给作者,作者参考他人意见,进行修改。
四、领悟写法,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想一想怎样写好这样的文章?
预设:写清楚出景物的内容,抓住重点景物写,写出在景物里做些什么,带给自己怎样的快乐,写出自己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师小结: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写了这样的习作,并对阅读了同学的作品,努力学会欣赏他人习作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习作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习作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语文园地》教案
李娜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或城市生活。
3.看图选择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引发思考:
1.回顾单元内容:
教师导入:同学们,第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课文?
预设1:我们一共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8226;村居》和三篇课文《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出示课件2:
教师引导:这个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那我们来回忆一下第2课《乡下人家》和第3课《天窗》这两篇课文,它们的关键语句分别是哪一句?
出示课件3:
预设1:第二课《乡下人家》的关键语句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预设2:第三课《天窗》里,“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共出现了两次,是这篇文章里关键的语句。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文章的过渡句和最后一句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想法,尤其是最后一句阅读时要重点体会,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抓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是学习文章、领悟作者思想的重要方法。
2.引发思考:
教师引导:在第四课中,你认为哪些语句也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呢?请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预设1:我觉得最后一句“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这句话是关键的语句,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以及春天桃花水的喜爱之情。
预设2:我同意他的观点,这句话在文章的最后,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
教师小结: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先阅读全文,通过一些关键句大体把握每段的内容;再把每段内容联系起来,想一想课文主要表达什么;然后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看看结尾、过渡段等是否有相关语句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语境,加强运用
1、出示词语,正确朗读:
出示课件4:
2、理解词语,想想交流
教师引导,全班交流:这些词语让你联想起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1:繁华的让我想起了热闹的集市。
预设2:璀璨让我联想到城市的灯光五颜六色,特别艳丽、明亮。
预设3:高楼林立这个词语就像是我现在生活的环境,抬头看,满眼都是高楼,一座挨着一座。
预设4:车水马龙就是汽车像流水一样,很多。
预设5:灯火辉煌就是晚上的时候,到处是明亮耀眼的,像白天一样。
预设6:肥沃是形容土地的,土地肥沃。
教师引导:请大家自习观察这两行词语,第一行和第二行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呢?
教师追问: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有着很大的区别,你们能不能用两三个词语说说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同桌练习,全班交流。
预设1:夜晚的时候,农村是那么静谧,而城市里依然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预设2:傍晚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扛着锄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远远看见炊烟袅袅;而城市车水马龙,人们急匆匆地赶在回家的路上。
教师小结:不同的词语,表现出不同情景,当我们读者学会想象、建立画面感,就会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3.读句子、写句子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出示课件5:
教师引导:这两个例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读句子、写句子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出示课件5:
教师引导:这两个例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这两个句子都是先写了一些景物,然后描述了这些景物的整体印象。
教师小结;这两句在表达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分项列举再总说,每句话的最后都是对前面景物总体印象的概括。我们日常的习作中也可以借鉴这种表达方法。
(2)选择图画,进行表达。
出示课件6:
教师引导:请大家从这三幅画中选择一幅画进行描写。三、小结
教师小结:这一节课通过“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找到关键语句,也能通过关键语句,展开联想,更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学会了一种分享列举的方法,为我们后来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并积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8226;咏梅》。
教学过程:
一、回忆作者,揭题
教师导入: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一篇文章——《吃水不忘挖井人》,谁还记得这篇文章讲了谁的故事呢?
预设:毛泽东。
教师提问:能说一说你对毛泽东的了解吗?
教师揭题: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毛泽东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卜算子8226;咏梅》。出示课件7:
二、疏通词义,感受梅花品格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检查字音。
3、再读思考:作者在赞美梅花什么呢?出示课件8:
(1)梅花什么特点值得赞美,让你喜欢它,钦佩它。
(2)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寒冷?
(3)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4)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
教师引导: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主交流,感受梅花品格。
(5)指导背诵上阕
4、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预设: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教师追问:“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预设:
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 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 花团锦簇 百花怒放 (齐读)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预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教师追问: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下面句子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