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 文章
【校本研修:一年级数学备课组】高阶思维导向下的自生长课堂建构探索

发布时间:2023/2/10 14:43:03 作者:王颖 浏览量:1043次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一、活动通知

按照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定于2月9日(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开展主题为“高阶思维导向下的自生长课堂建构探索”的教研活动,第二节课在1-115研讨。请数学教师调整好自身课务,提前围绕主题思考,并准时参加活动。

二、活动主题

高阶思维导向下的“自生长课堂”建构探秘

三、活动安排

时间:2月9日13:30-15:50

地点: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录播教室

参加人员:一年级数学教师

授课安排: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年级 上课教师 活动地点 负责人

13:20—13:30 签到

13:30—14:10 《十几减9》 一年级 宗佳雯 一(5)班教室

14:10—14:20 休息

14:20—15:00 交流研讨

四、活动流程

18

   宗佳雯老师本课的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复习导入,通过一些题目练习回顾加法的计算方法,是先把几分一分,再算几加几合成10,最后算10加几等于十几。第二步情境引入,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根据图片的含义列出算式,再根据图片的含义说一说接下来该怎么计算。第三步将生活中的场景图与本节课的知识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价值,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9

  最后,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还对本节课进行了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提高水平,相信这一节课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C:\Users\姜书勤\Desktop\7.png7C:\Users\姜书勤\Desktop\8.png8C:\Users\姜书勤\Desktop\9.png9C:\Users\姜书勤\Desktop\10.png10

C:\Users\姜书勤\Desktop\11.png11C:\Users\姜书勤\Desktop\12.png12

附:任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十几减9

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会正确进行口算。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以后学习十几减8、7等就比较容易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2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退位减法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难点;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促进迁移

二、 探究算法、经历体验

1.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 - 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 - 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十几减9

2. 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 - 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3. 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4. 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 - 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 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三、模仿训练、加强理解

教学“试一试”。

出示: 12 - 9 = □       16 - 9 = □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四、多层训练、巩固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2. “想想做做”第2题。

3. “想想做做”第3题。

4. “想想做做”第4题。

5. “想想做做”第5题。

五、评价小结、反思提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十几减9,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把各自的生生活经验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教师随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上升为数学思考,并借助于课件将思考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其他学生理解算法。总之,本课在展示新课程理念中要突出三重:一是重情境,以故事情境贯穿全课;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三是重交流,有组内、组际、全班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统一采用某种方法,而要把算法的选择权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实际计算和交流过程中进行比较,逐步加深认识,形成算法。

站点统计:今日访问: 6880次 | 昨日访问: 3950次 | 本月访问:71273次 | 访问总数:5068786次 | 文章总数:2696条

联系电话:52779288  邮编:211100  邮箱:njsyhlxx@163.com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至善路6号

CopyRight © 2018-2020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