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3/2/25 13:42:40 作者:陈茜 浏览量:733次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语文 二年级备课组
活动记录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一、活动通知
在百花争春的日子里,一株绿树争暖春,教学智慧处处传。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能力。为更好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2023年2月24日上午,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二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进行第二单元的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以“在情境中体会,在探究中分享”为主题。
二、活动主题
在情境中体会,在探究中分享
三、活动安排
【时间】2023年2月24上午
1 | 语文 | 10:30- 11:10 | 说课 | 录播教室 |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说课活动 |
2 | 语文 | 11:20- 12:00 | 讨论 | 录播教室 | 二年级组 语文教师 |
【参加人员】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录播教室
四、活动照片
五、活动报道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老师们互相挖掘智慧,形成教学合力,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活动伊始,由陈茜老师对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本单元围绕着“关爱”这个主题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三篇课文。这3篇课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还有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对人的直接关心、帮助,还有对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
王安琪老师依据本单元的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单元目标、语文要素、课时安排等方面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构进行讲述,阐述核心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着重提出了识字教学的一些教学建议,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分散识字的方法。
刘静娴老师对第七课《一匹出色的马》一课进行了说课,她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导正确书写“匹”等生字,掌握正确笔画结构。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妹妹前后的变化。教学重点要放在识字、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积累生动的语言上。比一比,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体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则是本课的难点。她结合学生学情、单元要素逐个说明设计意图,其中以质疑课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循循善诱将学生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当中,并加入朗读指导,从读入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物心情,足以见刘老师认真钻研的精神。
石熠老师关注了课后习题,对课后题“读句子,体会妹妹的变化,再说说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该题要求学生能提取妹妹变化原因的语句,然后通过理解,整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个练习题体现了“学阅读”和“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组织学生亲历这个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突破难点的保障。
张玲老师指出,“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把句子抄写下来。”与教学重难点相契合,该题要求学生边读描写春景的语句,边根据句子意思想象画面。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想象到画面呢,只有让学生说说想象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因此这是一个创造性复述的练习。而这样的创造性对于二年级学生实在是太难了,因而不宜要求过高。
李巍老师指出让学习的过程与孩子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篇课文的教学,如果就文学文,就没有学活课文,也白白辜负了文中爸爸对孩子说的那番话。学习中,要努力让孩子们勾连自己的生活。
今后的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我们倾情投入,积极主动,呈现出精彩的互动;要真备真研,往深处走,在思维交换中有所得;要赋能成长,在研讨中增强自身备课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六、《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1.教师板书课题,指生齐读课题。
2.指名读“匹”,注意“匹”的读音
3.学生交流:怎样记住这个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读不准的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初读课文时圈画的生字。
3.集体汇报:小组长将小组没有解决的字,贴在黑板上。
4.集体商议:已经认识黑板上这些字的小组,把识记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教师相机补充。
三、再次读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不出声地读全文,然后想一想:这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一根枝条)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集中出示“匹、妹、波、纹、像”5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的写字表,看清楚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先描红,再练写。
五、课堂小结,课外巩固
1.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主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复习:“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二、朗读交流,感知全文
学生带着课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答案。
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其余的同学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傍晚,地点是在郊外,人物是“我”、妈妈、爸爸和妹妹。第二方面:郊外的景色很美。第三方面:“我们”一家人很喜欢这里的景色。
过渡:此时的妹妹,沉浸在美景之中,多么高兴!该回家了,这时的妹妹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继续读一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交流:妹妹此时是怎样的表现?
情境表演:你小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和妹妹同样的情况,那个时候,你是怎样恳求妈妈的?当时你是什么样的表情?做了什么动作?语气又是怎样的呢?联系当时自己的表现,演一演第4自然段。
过渡:妹妹走不动了,妈妈也抱不动她,这个时候,爸爸想出了什么妙招?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学生交流爸爸的妙招:爸爸拾起了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告诉妹妹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引导学生感受妹妹的天真可爱
9.借助情境,展开想象:枝条怎么能成为一匹出色的马呢?妹妹难道不认识马吗?请你扮演妹妹,告诉大家,你看到那匹“马”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10.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多么可爱的妹妹啊!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可爱,那么美好!所以,她高兴地跨上“马”。
11.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三、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恋、景、舍、求”四个字,请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七、活动反思
本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积极的导向,帮助教师进一步对《新课程标准》理念及要求、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从而整合教学资源,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次教学研讨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一起聚力前行!
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