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生长课堂” 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5 17:10:47 作者:卢一 浏览量:971次
打造“自生长课堂” 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月华路小学谭长存名师工作室第2次活动报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月华路小学谭长存名师工作室一直在改革中寻求生长。我们从创建“自生长课堂”入手,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实现自然生长、自主生长、自由生长。
为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指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生长课堂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谭长存名师工作室开展了“高阶思维导向下的‘自生长课堂’建构探索”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南京市月华路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分两个环节展开。
课例展示
第一个环节是课例展示。首先由林梦頔老师执教《射线、直线和角》。
林梦頔老师以猜谜游戏“有始有终”引发学生对旧知线段的回顾,并借助“神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展开新授部分射线的认识。林老师设计了自主探究学习单辅助本节课教学,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动眼看、动口说、动手画、动脑思让学生观察、想象、体验、操作、思考、概括,从而建立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学生在自主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等方式中认识了直线、射线和角。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总结出直线、射线和角的特点,并通过对比记忆加深印象。最后林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分层练习,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所学内容,从而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
接着由周泽农老师带来一年级的《9加几》。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面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的式题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
本节课周泽农老师以“闯关游戏”开场,让学生回忆数的组成并以数的组成为线索贯穿整节课。周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能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运用口令性的组织、调控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新授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很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美的感受,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9加几时,采用小组合作、鼓励引导学生多种算法,如9+5可以数一数,可以画一画,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用9先加1再加4可以(凑十法)。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互相交流,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互说。
教学中,周老师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从看图计算到摆小棒计算,再到计算中发现规律,充分感知和理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凑十法的方便。口答交流和动笔计算相互交替进行。周老师还注意到通过练习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发现9加几的计算规律,从具体题目上升到规律总结,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也是思维的锻炼和成长,让学生记忆深刻。
品课议课
第二个环节是全体数学老师集中进行品课评课,互相交流沟通。
最后谭长存特级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谭特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林老师的课堂结构清晰,力求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知,感受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互动中引发思考。周老师作为新教师能基于学情,设计多个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9加几的规律,也非常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同时,谭特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通过听课、评课、自我反思、教学研讨的互动教研方式,促进老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
教研共进,研以致远。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种磨砺,一种收获,一种成长。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和理念交流的平台,激发了教师们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的热情,加深了老师们对新课标内涵的理解,切实把新课标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高阶思维导向下的“自生长课堂”,使教研真正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上一篇:聚焦学段重难点 共探复习新策略
下一篇:智慧共享 合作共研 成长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