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领 共同成长”课堂教学展示观摩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一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3/9/19 14:42:16 作者:倪海琴 浏览量:935次
“示范引领 共同成长”课堂教学展示观摩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一次活动
各位老师:
新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为充分发挥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教学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助力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经研究,决定举行“示范引领 共同成长”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请全体数学新教师教师调整好自身课务,提前围绕主题思考,并准时参加活动,也欢迎其他教师来参与本次的数学组教研活动。
一、活动主题
示范引领 共同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23年9月14星期四上午
三、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 上课内容 | 上课教师 | 活动地点 | 负责人 |
9月14日 上午 | 签到(8:10) | |||
《认位置》 |
| 一5班教室 |
陆文
| |
(2)备课组长评课。 (3)年级组教师评课。(随机1位)。 (4)其他教师评课。(随机2位)。 2. 谭特总结。 |
四、活动要求
做好签到工作,带好笔记,认真记录笔记,参与研讨。
五、活动照片
六、签到、听课、评课记录
七、研讨记录
课后,倪海琴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说课:
倪海琴老师说课:
一、传统的上课方式
课堂的大概流程如下:
1.先让学生认识、辨别左手、右手,然后让学生伸开双臂、双手,明确右手指的方向就是右边、右方,左手指的方向就是左边、左方。
2.学生指一指、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左边的墙上有什么?右边的墙上有什么?
3.学生做游戏
①想想、摸摸:用左手摸右耳,用右手摸左耳……
②贴鼻子:在黑板上画一张脸、两只眼睛、一张嘴巴,就是没有鼻子,全班指挥一名蒙着眼睛的同学上、下、左、右方向移动,完成贴鼻子任务。
4.实际应用:抽签、重新排座位。签上注明抽签人的座位在某人或某物的哪一面,让学生按签上的描述找到自己的座位就坐。
这样的课堂设计,充分做到了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让孩子在真实的应用中学习,很鲜活、很生动、很有趣,然而,这样的课堂设计却有一个大遗憾——该数学老师教的没教,不该数学老师教的都教了。
我们要反问自己:
“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哪边是左边,哪边是右边,学生的爸爸妈妈能把他教会吗?”
“路上随便遇到一个老人能教会他吗?”
“门口的保安能教会他吗?”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连保安、路人都能教会的知识,还要我们数学老师教吗?
二、数学老师该教什么?
1.方向与距离是没有关系的,A在B的左边不会因为A离B的远近而发生变化。
2.方向与观察点有关,B在A的右边,B在C的左边,从不同的地点看同一个物体,方向可能不同。
3.在一条数轴上,只有左右一组方向,在一个平面中,有左右和上下两组方向,在空间中,有左右、上下、前后三组方向。
如果我们通过具体的课堂设计让学生领悟到这些,那么这节课有非常的有深度,并不是浅尝辄止。
针对倪老师的课,听课老师们也围绕教研主题展开了讨论。
李洁钰:这节课,倪老师精心构建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认位置这一核心问题,层层递进,逐步完善。在课堂上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学习很认真,课堂纪律非常好,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高素质,本节课学生学会了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相关理念。
梁诗琪老师评课:本节课倪老师在教学的设计上具有层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课件,既巩固了当堂学的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学生将知识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史明月老师评课:倪老师通过游戏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充分利用实物数学,让学生动手、动眼,利用小组工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整个课堂活跃。重视课堂评价,在课中对学生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周泽农老师评课:倪老师能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构建合理。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构建、营造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失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
朱丽老师评课:杨老师这节课《认位置》,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能恰倒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学生知道细致、学法深入,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的学生学习,使她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八、执教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
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
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1.想想做做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注意叙述完整,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BC),请小朋友说一说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又说B在右边?
说明:说B在右边是相对于A来说的,即B在A的右边;说B在左边,是相对于C来说的,即B在C的左边。因此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说的。所以在描述某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它在谁的左边(右边);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应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摆一摆。(第2题)
教师慢慢读题,学生跟着操作,摆好后同桌学生相互检查,帮助摆错位置的同学纠正。
2.说一说。
(1)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即它在谁的左边,它在谁的右边,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2)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位同学或某一个物体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位描述物体位置。由于学生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说法、摆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对不同的说法、摆法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若学生有疑问应及时组织讨论予以解答,通过说说教室里某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3.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与其他小朋友同向),2号站他的左边,3号站1号的右边,4号站3号的后面,5号站2号的前面,6号站3号的右边,7号站6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
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举右手,用右手摸你的鼻子;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用左手摸你的左耳等。
[设计意图: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巩固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考考你。
出示第5题的图。让学生说一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
[设计意图:在图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就此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九、活动总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