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3/10/28 21:21:03 作者:陈惠惠 浏览量:717次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我是神话传讲人
一、活动通知
按照学校备课工作计划,定于 10月 27日(周五)上午第一节课开展主题为“我是神话传讲人”的集体备课活动。请全体语文教师调整好自身课务,提前围绕主题思考,并准时参加活动。
二、活动主题
创设学习境遇,落实语文要素
三、活动安排
时间:10月 27日 8:20 - 9:00
地点: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录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
授课安排:
活动时间 | 活动内容 | 年级 | 上课教师 | 活动地点 | 负责人 |
10月27日 8:20-9:00 | 集体备课 | ||||
10月27日 9:35-10:20 | 《精卫填海》 | 四年级 | 蒋紫蔚 | 录播教室 | 陈惠惠 |
10月27日10:20-10:30 | 休息 | ||||
10月27日 10:30-11:10 | 交流研讨 |
四、活动流程
活动签到表
(一)集体备课
蒋老师作为主备人,讲解备课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法结合,基于高阶思维和神话单元主题来设计这节课的流程。
其他老师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黄琼:《精卫填海》是一篇神话故事,也是一篇小古文。这节课以“读”串联文本,在关注本课基础字词教学的同时,应注意语感培养,从节奏、停顿等多方面培养文言韵味,达到熟读成诵。在还抓住神话文本内容的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通过抓关键字,结合注释、插图,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学会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受了到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陈惠惠: 要想真正落实这一单元语文要素,上述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但解决这一问题,既不能一蹴而就、一网打尽,更不能以完全告知和灌输的方式展开,而应该设置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与文本语言反复接触、品析的基础上,一步步自我解构,达成“教师好像什么都没教,但学生似乎都懂了”之境。
备课组集体备课研讨的照片
(二)上课
蒋老师在录播教室上了《精卫填海》节课。在课堂上一开始,蒋老师用神话图片作为引导,激发兴趣,。把学生带进充满神奇想象的神话故事,一起走进《山海经》中的另一则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文言文题材简短精炼,《精卫填海》全文仅有53个字,在学生能够理清故事脉络的前提下,结合注释,按照介绍身份——起因——经过的顺序讲故事。
(三)研讨评价
课后,听课老师们进行了评课,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研讨中擦出了智慧的火花。这次的备课组活动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教师在教学上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课堂评价表 课堂笔记
附:授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 13精卫填海 | 年级 |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
课时 | 第1课时 | 备课人 | 蒋紫蔚 |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 本文是一篇文言神话,讲述的是炎帝的女儿溺亡东海后变为精卫鸟,立志填平东海的故事。从精卫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对大海的恨以及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文中塑造的这只精卫鸟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后人。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体会精卫的形象,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给出的注释,用现代语言翻译句子,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读出韵味。 2.了解精卫的事迹,感受精卫的品质。 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讲故事,并能加入自己的想象。 2.结合实际,体会精卫填海的精神。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帝、少、曰”等5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停顿和节奏,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3.借助注释翻译句子,把握故事内容。 4.理解课文,感受精卫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品质,体会精卫填海的精神;进一步感知神话的特点。
|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 看图激趣,了解神话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有许多充满神奇想象的神话故事,你们知道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神话故事图片) 师:这些神话故事都来源于《山海经》(介绍山海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海经》中的另一则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贴板贴:精卫填海】 二、初读课文 1.师:观察课文,与盘古开天地有所不同,这篇课文是一篇 生:文言文 师: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也曾学习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出示学过的课文图片) 生:借助注释【贴板贴:借助注释】 师:对,借助注释是一个帮助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师:下面请你们借助注释,来读一读这篇小古文。注意自读要求(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一位小老师来给我们展示一下(指名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在这里面有没有哪些字音是你想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说字点字) 相机教学:曰 三、读好停顿 师:请同学们再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老师的停顿(师范读) 指名读 集体读 四、同桌合作,将故事说明白 (出示具体要求)一人读,一人说 故事开始啦...... ①师:请一组来展示一下第一句 生展示 师:这样一个娇俏可爱的小女孩,谁再来读一读(指名再读第一句,出示PPT) 生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师:你读的可真好,我眼前婉若出现了一位乖巧可爱的小女孩 ②师:接下来再请一组来说一说 生读: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师:抓住这两个动词听听你的解释 生:女娃在东海里游玩,溺水了,再也没有回来 师:你解释的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溺这个字(出示溺)看到这个字,你联想到什么? 生:一个虚弱的人溺水了 , 相机教学溺【板贴书写:溺】 师:是呀,我们的女娃溺水了,她来到东海游玩,东海可不一般(出示东海的解释) 在这样危险的东海里游玩,我们的女娃(出示:溺而不返) ③师:女娃溺死在水中,因此化为了精卫,精卫是什么 生:神话中鸟的名字(注释中圈出)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 ④师:女娃化为精卫,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生读:常衔安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释: 师:衔字中间是为金属,原指马匹嘴中喊着的口器,用来控制马匹的行进方向,所以两边是一个行字(出示图片) 仔细观察,马的嘴巴有什么特点 生:宽而大 再对比精卫的嘴巴呢(出示精卫的嘴巴) 生:窄而尖 精卫用这个小小的嘴巴叼来了西山的(木头和石头) 常:常常,经常 坚持不懈 五、加入想象,讲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怎样才能更生动、更具体呢? 再读读课文,说说哪里可以讲的更具体一些,再生动一些 【板书:想象】 六、总结本课,指导书写 1.生描红、临写。师生点评反馈。 | ||
板书设计 | 13 精卫填海 【神奇 想象】 借助注释 生字:曰 溺 衔
| ||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 课件、小白板、白板笔、生字小黑板 |
[教学反思]:
教学中抓住注释,以“读”串文
以“读”串联文本,在关注本课基础字词教学的同时,注意语感培养,从节奏、停顿等多方面培养文言韵味,达到熟读成诵。蒋老师还抓住神话文本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抓关键字,结合注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感受到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中紧扣目标,充分发挥想象。
言简义丰,是文言文非常重要的特点,这篇文言文仅有53个字,在能按顺序说清故事的情况下,故事内容还不够充实详尽,因此,深入挖掘汉字文化,应该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借助结构图,想象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选择一两个困难,抓住人物遇到困难时的动作、神情与语言等,发挥想象,讲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