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五年级数学备课组(二)
发布时间:2024/4/18 11:11:19 作者:卢一 浏览量:388次
【校本研修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聚焦图形与几何 培养学生模型意识
4 月 18 日下午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中在书法室进行备课组活动和卢一老师开课 研讨活动 。
活动内容:
1. 就金陵微校的使用问题进行讨论 。对于结合信息化的教学,老师们给与了高度的评 价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将对网课进行整合,加入到日常 教学中 。
2. 集体备课《圆的认识》 。将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将习题融入日常教学,落实“双 减政策 ”的课堂教学 。
3. 开课研讨 。卢一老师的这节课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体现了 “ 以学生为中心 ”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
评课时,仇彩老师指出整节课的结构清晰,过程流畅 。教学内容丰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恰 当 。谭长存老师说《圆的认识》作为几何学中的基础章节,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逻辑思维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 ,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
朱丽霞老师就概念引入的直观性和渐进性指出:教师是否通过实物展示(如圆形物品) 、动态 软件或动手制作圆的活动 ,直观地引入圆的概念?概念讲解是否由浅入深,从圆的基本定义 (平面上所有点到固定点距离相等的集合) 出发,逐步延伸到圆心 、半径、直径等核心概念?
严凯文老师就探究学习与发现过程指出:课堂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探索机会,让学生通过测量 、 计算或实验发现圆的性质,如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圆周率的意义?是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 行假设,并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实践验证这些假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 。《圆的认识》主要内容 有:用圆规画圆 、了解圆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等,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 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 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 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
2 、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 ,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 学习的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时 ,而圆是平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
作 、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
3 、课标要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 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 、尝试,修正错误 、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 、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 知识 。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 、探究 、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 , 有目的 、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 、画一画 、指一指 、比一比 、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 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 、动脑思考 、用耳辨析 、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 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 、观察 、操作 、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 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 ,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
4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 、实验 、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 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
( 2 )通过创设情境 ,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 察 、分析 、抽象 、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
( 3 )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 、研讨,培养学生独立 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
【教学重点】认识圆 ,掌握圆的特征 ,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 。
【教学用具】学生: 圆规 、剪的圆形纸片 、彩笔 、直尺 、三角板 。老师: 圆规、圆形纸、直 尺 、彩笔 、课件 。
二 、教学活动设计
( 一 )、创设情境,观察积累 。
1 . 课件出示三种车轮不同的赛车:“猜一猜 ,哪辆赛车会胜出? ”(课件演示)、如果让你选 乘其中的一辆车,你会乘坐那一辆呢?为什么?除了快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什么原因,第 三辆车跑的又快又稳?课件显示车轮渐渐变为圆 。其实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在 那儿见过圆?把车轮做成圆形 ,车子就跑的又快又稳,有什么科学根据吗?在圆形里会藏着那 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初步认识 。板书: 圆的初步认识
2 . 其实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圆这种图形, 除了圆你还认识那此图形?
生: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形四边形 、、梯形 、圆柱 、长方体 、正方体、球体 … …
你你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课件演示)分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把 平面图形再分成平面直线图形和平面曲线图形 。板书: 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赛车游戏,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进而抽出——圆,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并为学习新知积累学生的知识表象。生活中,你在那 见过圆形的物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回顾以前所学的有关平面图形和立体图 形,进行分类 ,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
( 二 )、组织学生,操作发现 。
1 . 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
( 1 ) 做圆的方法: 昨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在纸上想办法画一个圆,然后把 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用圆规或用圆形物印)
( 2 ) 折纸:拿出你剪的圆形纸片,跟老师一起对折 --- 打开 --- 出现一条折痕 ,为了看得清 楚,用直尺和彩笔画出折痕 。换个方向再折再画一条 。别停下来,继续折,继续画,比比谁折 得快 、画得多 。
师:还能折吗?画得完吗?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 一点 。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 O 表示 。什么是圆心?(老师帖圆形纸,板书— )
( 3 ) 认识半径 、直径及其关系
其实在折痕里还藏有很多有关圆的知识 ,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议一议、量一量、看 看书 、组内交流等办法来寻找圆的知识 。比比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
小组交流汇报有关直径 、半径 、直径与半径关系的知识 。(配合学生汇报,教师进行动画演 示 。)
小组 :我们发现这些折痕都通过了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而且这此折痕长度都相等。你是怎 么知道这些折痕都想等的?师 :我们把圆里面象这样的线段叫直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 么叫直径?直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 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
小组 :我们组发现从圆心到圆上可以连接无数条线段,这些线段也都相等。师:我们把圆里象 这样的线段就叫做半径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半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 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猜一猜?要想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怎么 办?(检验)请大家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你是怎样检验的?(课件演示)你觉得这句话 里那几个字非常重要?为什么?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用"情境激趣 -- 自主探究 -- 归纳总结 -- 应用深化"的活动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了解圆各部 分名称的基础上, 自己发现圆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的位置,通过创设情境 、激励等手段 ,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 、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 、独立性 、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2 . 学习画圆的方法
画一个 3 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 、半径和直径 。(如果你有困难,可以看课本57页中用圆规 画圆的方法,也可以向组内的同学请教)
1 . 自学并尝试画圆 。
2 . 交流画法 。(定圆心 、定半径 、画圆)
3 . 了解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
4 . 画一个直径是1 0厘米的圆 。
(三)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 、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
《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 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 起始课, 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 圆周长 、面积 、扇形 、圆柱 、圆锥的基础。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 、从生活实际导入对圆的学习 。
我利用套圈游戏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 ”,打开学生的思维的大门,最终达到学好数学的教学目的。
二 、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 、通过找生活中的圆形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体验数学来自于生活;并通过具体 实物抽象出图形—— 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2 、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边学概念边探讨特征,通过用量一量 、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 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 手 、动脑 、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 ,学生的分析 、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
养 。
3 、利用折一折 、画一画 、比一比 、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圆的特征,学 生用眼观察 ,动脑思考 ,动口参与讨论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最后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1 、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显不足 ,显得有些生硬 。
2 、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 离不开教案 ,而且还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 。
3 、这节课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以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不能充分体现以学 生的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的教为主导的作用 。
4 、如果把这节课改成两节课 。第一节解决圆与其它图形的不同, 圆的半径,直径问题;第二 节解决圆的特征及欣赏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把节奏放缓,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可能效 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