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数学教研组】同台竞秀展风采 聚焦课堂促成长
发布时间:2019/10/19 22:10:26 作者:周美娟 浏览量:1697次
同台竞秀展风采 聚焦课堂促成长
——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戴厚祥)首次研修活动简报(二)
为有效达成工作室的研修目标,促进工作室成员教学水平的提高,“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戴厚祥)首次研修活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同课异构。2019年10月15、16日,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戴厚祥)成员同课异构活动在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如火如荼地展开,来自工作室的10位教师为大家奉献了一场饕餮盛宴。
15日上午第一节课,由黄爱勤老师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她立足时事,由国庆阅兵中发现小数,巧设游戏,在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本质,数形结合,在对比中寻找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由此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的理解,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节课,由李修平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他从学生熟悉的七巧板入手,通过拼一拼,数一数,算一算,编一编等活动,引领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在系列活动中编写、记忆、运用7的乘法口诀。课堂上,他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根据表格填写的结果和以前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写口诀。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而且李老师在课中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根据表格学生很快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接着,李老师在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理清了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了口诀之间的联系。
第三节课由王艳老师执教。她以“复习,唤醒经验——探究,学习新知——练习,巩固技能——总结,完善认知”的流程引领学生完整地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历程。在记忆口诀时,王老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整个学习过程王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学生始终在教师精心预设的轨道上前行,给人留下扎实之感。教学中,她不仅准备充分,指导细致,还引入生活中的常识丰富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第四节课由刘艳梅老师执教。刘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记忆”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她的课堂目标明确,学有所导,所提问题直指数学本质,促进了学生的关注点高度聚焦。在知识处理方面,刘老师通过算七星瓢虫的星星、连线等趣味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情,学生从中既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数学的价值。
第五节课由王洁老师执教《认识周长》。课堂上,她引用的“魔术”、“扭扭棒”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素材,同时还在游戏中巧妙地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整堂课,从素材选择到组织形式再到呈现方式都展现了王老师敢于创新的意识。在用教材方面,王老师特别重视知识间的融合,为了让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意义有深刻的印象,她设计了“在图形比较中认识周长——在说文解字中理解周长——在列举实例中体验周长”的线索和活动,整节课灵动优美。
最后一节课,由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胡华芳老师执教《认识平均分》,她利用现代化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在分一分、记一记、说一说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平均分,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她的课堂循序渐进:在“把6个桃分成两份”的自由分中认识平均分,在“把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在“把8个桃每2个分为一份”中发展思维,达到了本真自然的效果。课堂环境整体和谐、课堂进程行云流水、课堂效果扎实高效。
课后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谭长存老师做整体点评。点评之前,谭老师围绕三个问题介绍了自己对“7的乘法口诀”一课的认识和思考,先从编写体系和呈现结构两个维度对苏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然后向工作室成员介绍了“7的乘法口诀”在整个口诀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又和大家共同探讨了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她指出,“7的乘法口诀”是1~6的乘法口诀和8~9的乘法口诀之间的重要分水岭,教学时务必要把握好“扶”与“放”的度。在厘清以上三个问题之后,她对执教的六节课进行了评点。她认为,六节课各有千秋,各有所长,既言足了每节课的亮点,也言明了每节课应该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最后,她就专家提出的“用教材教”和工作室的成员进行了讨论,这个话题引发了在座老师的思考,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将研讨活动推向高潮。
16日上午第一节课由姚春香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姚老师通过乘法意义与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将知识联系起来。课堂上,通过回忆之前学习的“1-6的乘法口诀”,学生自己尝试探索7的乘法口诀,帮助孩子自己学会研究乘法口诀,这是一节计算课,为了防止学生觉得枯燥,姚老师在课堂上加入了很多数学游戏,如:打电话对口令、玩数字卡片、找朋友等,让课堂变得有趣,孩子在游戏中记忆7乘法口诀。姚老师通过乘法意义与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将知识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导而有智,学而有法;常中显新,新中显实”。
第二节课是由程香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程老师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不断生长中的,“零起点”并不是没有知识经验,而是有零碎知识的。课堂中运用“研学单”,学生先写出自己已经知道的7的乘法口诀,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表示出这句口诀的意思,再根据这句口诀,写出算式,最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整个过程旨在让学生联系已有的零碎知识点,真实建构出完整的知识。她的课堂坚持儿童立场,让儿童站在正中央;坚持学为中心,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坚持学以致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践。
第三节课是由张春新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课堂开始前,孩子在杂乱的乘法口诀板贴中进行整理,看上去是多余的,但其实是这节课很重要的准备工作,加强了知识的梳理以及沟通与联系。学习单中学生写出“我的编法、我的研究”,而不是把这两个同步进行,加强研究的层次结构,尊重差异。练习中加入了七言古诗这样一个语文元素,将语文与数学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加强了学科的融合。
最后一节课是由王素旦老师执教的《7的乘法口诀》。第一个环节把七巧板变成了虫,同时还融合了人教版的点子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孩子的经验说的出来。孩子在自编口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一圈、4个7还可以是7个4,这些环节中进行独立探索,让思考留的下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想法变得可视。
课后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谭长存老师与工作室老师们展开讨论交流。首先由四位上课教师围绕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创新点源于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三个方面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谭老师对每位教师课堂中的亮点进行了点评。谭老师充分肯定四位老师的精彩表现,她认为每位老师都是有着高悟性、强执行力的优秀老师。点评后就其中一位老师提出的关于人教版教材中“7的乘法口诀”的呈现方式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同时谭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两天的活动落下帷幕,不止的是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和追求进步的激情,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教学这条幸福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实、更长远!